一种新型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7343发布日期:2021-11-10 08: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圈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2.轮圈一般指轮毂,是在车轮上周边安装和支撑轮胎的部件,与轮辐组成车轮。轮辋和轮辐可以是整体式的、永久连接式的或可拆卸式的。编织辐条轮系统(如摩托、自行车)的轮圈与辐条是可拆卸式的,其轮圈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的不同又呈现多样化。以自行车为例,常规碳纤维单车的轮圈采用空心结构气体膨胀成型,成型后轮圈侧面由于轻量化需求只有很薄的侧面厚度,很难防御在山路或碎石路面的尖锐硬物冲击,容易被击穿导致破损。
3.同样根据杠杆原理,驱动力臂越长越省力,放在自行车轮组的结构中,轮圈高度叠加轮胎高度为阻力臂,轮圈高度越低,人踩踏时感受会越轻快,动态反应越灵敏。但是常规气体膨胀成型的轮圈,需要内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塑料气袋,所以只能做到30毫米左右的轮圈高度,很难再进一步压缩,在当前的环境下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骑乘舒适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轮圈高度,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便改善产品应用时驱动更加省力和提高安全性能。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包括轮圈和芯线;所述轮圈包括环状轮圈主体、形成于所述轮圈主体外圈肩部的环状凸缘、形成于所述轮圈主体内圈中部的环状凸筋,以及贯穿所述轮圈主体外圈和内圈的若干用于安装辐条的安装孔;所述轮圈主体的肩部和凸筋均埋有所述芯线,所述芯线沿着所述轮圈主体的圆周方向连成一圈。
7.所述轮圈主体的外圈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沉槽,所述沉槽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用于装配辐条帽。
8.所述沉槽的轴线方向与辐条安装时的角度相匹配。
9.所述轮圈主体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筋内的芯线经过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时,所述芯线在所述安装孔的侧边穿过所述凸台以绕开所述安装孔。
10.所述芯线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圈主体的内圈设置凸筋,对轮圈的强度进行补强,同时在轮圈主体的肩部和凸筋内均预埋芯线,强化了轮圈的垂直抗冲击能力,芯线在轮圈断裂的情况下还能起到安全筋的作用,形成安全保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结构设计时进一步压缩轮圈的高度,从而在应用时也使得轮组力臂的比例被拉倒极限,驱动更加省力,用户踩踏的体感更高,在面对山路陡坡过程中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14.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15.图4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安装辐条后的效果图。
17.附图标号说明:
18.1轮圈;
ꢀꢀꢀꢀꢀꢀꢀ
11轮圈主体;
ꢀꢀꢀꢀ
12凸缘;
19.13凸筋;
ꢀꢀꢀꢀꢀꢀ
14安装孔;
ꢀꢀꢀꢀꢀꢀ
15沉槽;
20.16凸台;
ꢀꢀꢀꢀꢀꢀ
2芯线;
ꢀꢀꢀꢀꢀꢀꢀꢀꢀ
3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包括轮圈1和芯线2。
23.轮圈1包括环状轮圈主体11、形成于轮圈主体11外圈肩部的环状凸缘12、形成于轮圈主体11内圈中部的环状凸筋13,以及贯穿轮圈主体11外圈和内圈的若干用于安装辐条的安装孔14;
24.轮圈主体11的肩部和凸筋13均埋有芯线2,芯线2沿着轮圈主体11的圆周方向连成一圈。
25.参考图1至图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6.上述轮圈1在生产时,采用发泡材填充碳纤维硬壳结构,在截面造型,发泡材紧贴轮胎辐条安装面(即轮圈主体11的内圈),利用热膨胀发泡材在模具加热成型过程中填充碳纤维硬壳结构内的空间,发泡材膨胀硬化之后会密实挤在碳纤维硬壳结构内,并且发泡材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刚性,所以整体截面会成为一个半实心硬壳体,对于外界冲击的抵御能力会大大增强。
27.上述轮圈主体11外圈肩部的两条凸缘12与轮圈主体11的外圈表面围成一个安装槽,用于装配轮胎。
28.上述轮圈主体11的外圈设置有与安装孔14相对应的沉槽15,沉槽15与安装孔14同轴设置且连通,用于装配辐条帽。沉槽15的轴线方向与辐条3安装时的角度相匹配。沉槽15、安装孔14在轮圈1成型时均一次性成型,所以不必额外的加工钻孔,避免破坏产品的结构强度,保证轮圈1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9.上述轮圈主体11的内圈设置有与安装孔14相对应的凸台16,即安装孔14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沉槽15的底部和凸台16的表面,凸筋13内的芯线2经过安装孔14的位置时,芯线2在安装孔14的侧边穿过凸台16以绕开安装孔14。
30.上述芯线2由钛合金材料制成,不仅和轮圈1形成完整补强,强化轮圈1的垂直抗冲击能力,更可以在轮圈1极限断裂状态下形成安全筋结构,形成安全保险在山地越野骑行的极限工况下保证摔车失控冲击后依然残存一定支撑性。
31.本实用新型在自行车、摩托等具备编织福条轮系统的轮式交通工具中均可应用。
32.参考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安装辐条3后的效果图。
33.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圈主体11的内圈设置凸筋13,对轮圈1的强度
进行补强,同时在轮圈主体11的肩部和凸筋13内均预埋芯线2,强化了轮圈1的垂直抗冲击能力,芯线2在轮圈1断裂的情况下还能起到安全筋的作用,形成安全保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结构设计时进一步压缩轮圈1的高度,从而在应用时也使得轮组力臂的比例被拉倒极限,驱动更加省力,用户踩踏的体感更高,在面对山路陡坡过程中更加轻松。
34.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圈和芯线;所述轮圈包括环状轮圈主体、形成于所述轮圈主体外圈肩部的环状凸缘、形成于所述轮圈主体内圈中部的环状凸筋,以及贯穿所述轮圈主体外圈和内圈的若干用于安装辐条的安装孔;所述轮圈主体的肩部和凸筋均埋有所述芯线,所述芯线沿着所述轮圈主体的圆周方向连成一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主体的外圈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沉槽,所述沉槽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用于装配辐条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轴线方向与辐条安装时的角度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主体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筋内的芯线经过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时,所述芯线在所述安装孔的侧边穿过所述凸台以绕开所述安装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轮圈结构,包括轮圈和芯线;轮圈包括环状轮圈主体、形成于轮圈主体外圈肩部的环状凸缘、形成于轮圈主体内圈中部的环状凸筋,以及贯穿轮圈主体外圈和内圈的若干用于安装辐条的安装孔;轮圈主体的肩部和凸筋均埋有芯线,芯线沿着轮圈主体的圆周方向连成一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圈主体的内圈设置凸筋,对轮圈的强度进行补强,同时在轮圈主体的肩部和凸筋内均预埋芯线,强化了轮圈的垂直抗冲击能力,芯线在轮圈断裂的情况下还能起到安全筋的作用,形成安全保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结构设计时进一步压缩轮圈的高度,在应用时也使得轮组力臂的比例被拉倒极限,驱动更省力,用户踩踏的体感更高,在面对山路陡坡过程中更加轻松。程中更加轻松。程中更加轻松。


技术研发人员:向荣 谢鹏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伏恒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6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