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8679发布日期:2021-11-16 00:20阅读:1285来源:国知局
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内饰结构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考虑到公共出行的特点,城市公共汽车均设置有乘客站立区和座椅区,通常乘客站立区以及靠近侧窗位置的座椅区均配置有侧窗扶手给乘客提供乘车便利。
3.目前侧窗扶手连接方式主要有四种:
4.第一种是采用圆管,直接焊接在平板底座上;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工艺性好,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不美观,

由于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因此不可调节,

部分材质结构件,如铝合金管、包塑管和复合钢管不能焊接,无法采用上述结构,

圆管到侧窗玻璃的间距较小,尤其是当侧窗采用铝框推拉窗时,圆管到侧窗玻璃之间的距离仅有31mm,低于国家标准gb13094要求的抓握空间大于40mm;
5.第二种是采用圆管和成型铸造件,两者螺栓连接;该成型铸造件包括扶手固定部和设置在扶手固定部两端的耳板,耳板上设有耳板固定孔,扶手固定部呈与扶手圆管匹配的圆环状,其中用于扶手圆管两端的扶手固定部为单向开口的圆环,而用在扶手固定管中间部位的扶手固定部为具有通孔的圆环,扶手固定部上设有扶手定位孔,固定时将扶手圆管横向穿设在扶手固定部内并通过螺钉固定;该结构的优点是所有材质的圆管均能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

圆管前后端部的底座和中间的底座不能通用,模具投入较多,

该结构的盖帽螺母凸出在车内,一方面影响车内美观,另一方面乘客在握持扶手的时候容易触碰到盖帽螺母导致手部擦伤;
6.第三种是螺栓打孔攻丝,螺栓打孔攻丝需要焊接预埋板,且需要现场攻丝,拆除后有孔洞遗留,不利于现场作业及维护。
7.第四种是型材穿t型螺栓固定,型材穿t型螺栓固定需要预先穿好螺栓,型材安装好后,无法再增加螺栓,亦不利于现场作业及维护。
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能够实现便捷的安装及维护作业,无需在型材上打孔、穿螺栓,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结构件。
10.本实用新型包括:车厢侧板型材和侧窗扶手;
11.车厢侧板型材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容腔,限位容腔中卡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杆部外露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紧配;
12.侧窗扶手设有一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中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且通过第二锁紧螺母紧固连接。
1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车厢侧板型材顶部拐角处,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下方。
14.优选地,限位容腔中上表面弯折形成卡槽部,对应地,锁紧螺栓头部凸起设有卡块部。
15.优选地,限位容腔中下表面水平设置。
1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靠近侧窗扶手一侧的外表面装配有加固件,加固件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紧配。
17.优选地,第一锁紧螺母采用法兰螺母,而加固件起到垫片的作用,增大第一锁紧螺母的预紧力。
18.优选地,第二限位部弯折呈l型,在端部形成凸部,加固件在端部绕凸部设置,呈j型。
19.优选地,第三限位部呈环状,与锁紧螺栓同轴设置。
20.优选地,第三限位部呈扇形,周向均布在中空腔体中,与锁紧螺栓同轴设置。
21.技术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3.1)车厢侧板型材无需打孔、穿螺栓,侧窗扶手相对于车厢侧板型材的位置可以调节,克服了侧窗扶手装配过程中对车厢侧板型材的损伤,以及侧窗扶手拆卸后出现孔洞而影响整体外观,避免了车厢侧板型材报废的情况;
24.2)车厢侧板型材、锁紧螺栓、侧窗扶手等均各自采用一套模具开模即可,无需因为连接部位的变化重复开模,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1的正视图;
27.图3为图2中a

a方向剖视图;
28.图中:
29.车厢侧板型材10、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2、限位容腔13、卡槽部13a;
30.锁紧螺栓20、头部21、卡块部21a、杆部22;
31.侧窗扶手30、中空腔体31、第三限位部33;
32.第一锁紧螺母40;
33.加固件50;
34.第二锁紧螺母60。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6.实施例1
3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车厢侧板型材10、锁紧螺栓20和侧窗扶手30。
38.车厢侧板型材10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第一限位部11设置在车厢侧板型材顶部拐角处,第二限位部12设置在第一限位部11下方;第一限位部11和
第二限位部12之间形成限位容腔13,限位容腔13中上表面弯折形成卡槽部13a,限位容腔中下表面水平设置。
39.对应限位容腔卡槽部,锁紧螺栓20在头部21凸起设置有卡块部21a,卡块部21a与卡槽部13a勾连,在前后方向上对锁紧螺栓进行限位;锁紧螺栓杆部22外露,通过第一锁紧螺母40与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12紧配;第一锁紧螺母40采用法兰螺母,对应第一锁紧螺母40,设置有加固件50,加固件50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22,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紧配。第二限位部12弯折呈l型,在端部形成凸部,加固件50在端部绕凸部设置,呈j型,起到保护第二限位部的作用,且更美观。
40.侧窗扶手30设有一中空腔体31,中空腔体31中设有第三限位部33,第三限位部33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22且通过第二锁紧螺母60紧固连接;第三限位部33呈环状,与锁紧螺栓同轴设置。
41.本实施例中,将锁紧螺栓头部从车厢侧板型材侧面卡入限位容腔中,根据需要调整锁紧螺栓与车厢侧板型材两侧面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第一锁紧螺母紧固;接着套上侧窗扶手,最后通过第二锁紧螺母紧固。
42.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侧板型材和侧窗扶手;车厢侧板型材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容腔,限位容腔中卡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杆部外露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紧配;侧窗扶手设有一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中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且通过第二锁紧螺母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车厢侧板型材顶部拐角处,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容腔中上表面弯折形成卡槽部,对应地,锁紧螺栓头部凸起设有卡块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容腔中下表面水平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靠近侧窗扶手一侧的外表面装配有加固件,加固件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紧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紧螺母采用法兰螺母,而加固件起到垫片的作用,增大第一锁紧螺母的预紧力。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限位部弯折呈l型,在端部形成凸部,加固件在端部绕凸部设置,呈j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部呈环状,与锁紧螺栓同轴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部呈扇形,周向均布在中空腔体中,与锁紧螺栓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
一种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属于汽车内饰结构技术领域。该客车侧窗扶手固定结构包括车厢侧板型材和侧窗扶手;车厢侧板型材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容腔,限位容腔中卡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杆部外露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紧配;侧窗扶手设有一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中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套设在锁紧螺栓杆部且通过第二锁紧螺母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便捷的安装及维护作业,无需在型材上打孔、穿螺栓,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结构件。于各种材质的结构件。于各种材质的结构件。


技术研发人员:弓引花 宋旭东 蔡健超 佟帅 方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1/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