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3619发布日期:2022-08-17 08:1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当前的汽车领域,数字化进程正推动着生产方式、产品形态、消费习惯、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智能化、网联化正在加速重构汽车行业格局,全球汽车行业均在开展转型调整,使得我们更需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下的产业新变化,把握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把智能网联配置,尤其是需要布置在前风窗顶部位置的元件,以更小的体积、更小的护罩、更美观的外观造型匹配高级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护罩包括左右两个分体结构,左右分体经护罩中部的卡接件对接,拼装出完整的护罩;
5.左右分体关于整车y0对称,且在每个分体上均设置有卡槽件,在前风窗上设置有卡扣件,经卡槽件与卡扣件的装配,将护罩固定在前风窗上;
6.固定完成后,护罩的上部平面与顶棚过盈配合。
7.优选的,左分体的卡槽件与前风窗的卡扣件实现上下方向的限位,右分体的卡槽件与前风窗的卡扣件实现左右方向的限位。
8.优选的,卡接件设置有四个,沿着左右分体的连接轮廓方向间隔设置。
9.优选的,护罩中部的前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后视镜底座的固定孔,护罩在固定孔的后端形成腔室用于容置adas模块,在adas模块与护罩侧部的间隙区域内容置内后视镜连接线束以及adas模块连接线束;
10.在固定孔远离内后视镜连接线束的一侧位置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容置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探射区域,在缺口的后端部分容置行车记录仪,并且在靠近行车记录仪的护罩侧壁上开设行车记录仪sd卡插拔孔;
11.行车记录仪的上部固定雨量传感器,在行车记录仪的后端排布雨量传感器以及行车记录仪的集成线束。
12.优选的,护罩的下部在驾驶员假人眼椭圆中心点水平向上1
°
线的区域以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护罩采用分体拼配,安装灵活;整体结构与顶棚配合方式较好,提升了护罩的美观性;护罩与前风窗采用卡接结构,内部左右件配合也是卡接结构,提高了装配及拆卸维修方便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护罩与前挡风窗的安装状态一示意图。
17.图3为本护罩与前挡风窗的安装状态二示意图。
18.图4为护罩与顶棚的连接示意图。
19.图5为后视镜护罩遮蔽智能元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护罩包括两个分体结构,左侧护罩51以及右侧护罩5,两者通过中部的卡接件(图1中的13、7、8、 9)实现拼接固定。四个卡接件的共同组合保证对接后的配合及平度;同时,可以确保装配及拆卸的方便性。
22.拼接完成之后在中部的前端位置围设成内后视镜底座的固定孔1;另外在右侧护罩5的前端设置有缺口2,用于容置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探射区域,右侧护罩5的侧壁上设有行车记录仪sd卡插拔孔4;
23.其安装结构参照图1-2所示,左侧护罩5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件(11和 10),在前风窗12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件匹配的卡扣件,两者相互卡接,形成如图2的结构。
24.再参照图1和图3,右侧护罩5上开设有第二卡槽件(3和6),在前风窗12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件匹配的卡扣件,两者相互卡接,形成如图 3的结构。
25.采用如上卡接结构安装比较稳定,并且方便,通过手部推动即可进行性庄装配。
26.内后视镜护罩16与顶棚15配合如图4所示,内后视镜护罩的上部平面,与顶棚15过盈配合,这种配合方式避免了间隙配合,以过盈方式配合,提升了配合的方便度和降低了零部件的设计公差要求。
27.安装后,护罩的下部在驾驶员假人眼椭圆中心点水平向上1
°
线的区域以上,保证了驾驶员视野的可视性;左右侧尺寸对称,保证了护罩整体宽度方向尺寸的美观性。
28.内后视镜护罩遮蔽智能元件如图5所示,从左往右依次遮蔽了adas模块 102,后视镜底座104,雨量传感器105和行车记录仪106,以及元件对接线束,包括图中的余量传感器线束107、行车记录仪线束108、adas模块连接线束101、内后视镜连接线束103,相对间隙满足≥3mm布置要求。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护罩包括左右两个分体结构,左右分体经护罩中部的卡接件对接,拼装出完整的护罩;左右分体关于整车y0对称,且在每个分体上均设置有卡槽件,在前风窗上设置有卡扣件,经卡槽件与卡扣件的装配,将护罩固定在前风窗上;固定完成后,护罩的上部平面与顶棚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分体的卡槽件与前风窗的卡扣件实现上下方向的限位,右分体的卡槽件与前风窗的卡扣件实现左右方向的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接件设置有四个,沿着左右分体的连接轮廓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护罩中部的前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后视镜底座的固定孔,护罩在固定孔的后端形成腔室用于容置adas模块,在adas模块与护罩侧部的间隙区域内容置内后视镜连接线束以及adas模块连接线束;在固定孔远离内后视镜连接线束的一侧位置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容置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探射区域,在缺口的后端部分容置行车记录仪,并且在靠近行车记录仪的护罩侧壁上开设行车记录仪sd卡插拔孔;行车记录仪的上部固定雨量传感器,在行车记录仪的后端排布雨量传感器以及行车记录仪的集成线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护罩的下部在驾驶员假人眼椭圆中心点水平向上1
°
线的区域以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护罩包括左右两个分体结构,左右分体经护罩中部的卡接件对接,拼装出完整的护罩;左右分体关于整车Y0对称,且在每个分体上均设置有卡槽件,在前风窗上设置有卡扣件,经卡槽件与卡扣件的装配,将护罩固定在前风窗上;固定完成后,护罩的上部平面与顶棚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护罩采用分体拼配,安装灵活;整体结构与顶棚配合方式较好,提升了护罩的美观性;护罩与前风窗采用卡接结构,内部左右件配合也是卡接结构,提高了装配及拆卸维修方便性。提高了装配及拆卸维修方便性。提高了装配及拆卸维修方便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明玉 蒋兵 彭超 汪涛 李悦 李杰杰 蒋闯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