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9129发布日期:2022-07-13 05:1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生活体验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其中,自驾游由于其自由、灵活、个性化的特点更是赢得了众多人群的喜爱,而露营也逐渐成为自驾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选项。但是,露营舒适性通常受到环境温度的困扰,如何解决露营过程中的热舒适性问题成为一个迫切而必须的课题。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车辆自身的空调系统来解决露营过程中的热舒适性问题,通过与车辆实现空间上的连通,通过车辆自身的制冷或加热来带动帐篷内的温度变化,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由于距离的限制导致效率较低,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而且车辆不能进行封闭,对于车内的财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封闭性不足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包括冷风组件、暖风组件、鼓风机、可伸缩风道和帐篷本体,所述可伸缩风道设于车身上,所述可伸缩风道分别连接帐篷本体和过渡风道,所述鼓风机、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所述帐篷本体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车内控制器进行连接。
6.所述可伸缩风道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之间设有过渡风道进行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的吹风方向与过渡风道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所述鼓风机与过渡风道之间设有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
8.所述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设于鼓风机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风道一端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连接,另一端延伸出车身与可伸缩风道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风道的管道中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的尺寸与过渡风道的尺寸相同。
11.所述冷风组件中除蒸发器芯体以外还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空调管。
12.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分别连接蒸发器芯体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所述空调管分别连接蒸发器芯体的进口和冷凝器的出口。
13.所述暖风组件除暖风芯体以外还设有水ptc加热器、水泵和水管。
14.进一步地,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与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通过水管与水ptc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水ptc加热器的出口与暖风芯体的进口连接。
15.所述帐篷本体中的控制单元可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进行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鼓风机、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设于同一气流路径上,并通过可伸缩风道和过渡风道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连接,不仅直接将车身空调系统产生的热风或冷风引入到帐篷中,风道密封结构保证传递过程中热量交换较少,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或制热效果,而且在使用时不需要打开车门,使得车辆本身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被破坏,有效提高了车内物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压缩机;2-鼓风机;3-蒸发器芯体;4-暖风芯体;5-水ptc加热器;6-水管;7-冷凝器;8-空调管;9-过渡风道;10-水泵;11-截止阀;12-可伸缩风道;13-帐篷本体;1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2.实施例
23.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实现了帐篷的冷热控制,满足人们的热舒适性需求,在环境温度过高时,可以开启冷却功能;在环境温度低时也可开启采暖功能,同时通过一种智能化的控制方案实现温度的稳定性控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自身需求通过手机app进行手动调节,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具体包括冷风组件、暖风组件、鼓风机2、可伸缩风道12和帐篷本体13,可伸缩风道12设于车身上,可伸缩风道12分别连接帐篷本体13和过渡风道9,鼓风机2、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3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帐篷本体13内设有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与车内控制器进行连接。
24.可伸缩风道12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之间设有过渡风道9进行连接。
25.鼓风机2的吹风方向与过渡风道9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鼓风机2与过渡风道9之间设有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3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
26.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3设于鼓风机2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之间。
27.过渡风道9一端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连接,另一端延伸出车身与可伸缩风道12连接。
28.过渡风道9的管道中设有截止阀11,截止阀11的尺寸与过渡风道9的尺寸相同。
29.冷风组件中除蒸发器芯体3以外还设有压缩机1、冷凝器7和空调管8。
30.压缩机1分别连接蒸发器芯体3的出口和冷凝器7的进口,空调管8分别连接蒸发器芯体3的进口和冷凝器7的出口。
31.暖风组件除暖风芯体4以外还设有水ptc加热器5、水泵10和水管6。
32.暖风芯体4的出口与水泵10的进口连接,水泵10的出口通过水管6与水ptc加热器5
的进口连接,水ptc加热器5的出口与暖风芯体4的进口连接。
33.帐篷本体13中的控制单元14可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进行连接。
34.具体实施时,制冷模式的工作流程如下:
35.首先将隐藏在车身上的可伸缩风道12与帐篷本体13进行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单元14发送制冷请求,鼓风机2启动至请求风量,冷风组件开始运行,通过鼓风机2将外界新鲜空气带入至蒸发器芯体3与其进行热交换,将外界高温高湿的热空气转换为低温舒适的冷空气,截止阀11打开,通过过渡风道9将冷空气引入至可伸缩风道12,最后冷空气到达帐篷本体13,给帐篷降温。
36.采暖模式工作流程如下:
37.首先将隐藏在车身上的可伸缩风道12与帐篷本体13进行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单元14发送采暖请求,鼓风机2启动至请求风量,水ptc加热器5开启对暖风组件工质进行加热,工质通过水泵10提供动力源,运行至暖风芯体4,与鼓风机2带入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空气进入到过渡风道9,截止阀11打开,热空气通过可伸缩风道12进入到帐篷本体13,给帐篷提供热空气采暖。
3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做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法,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风组件、暖风组件、鼓风机(2)、可伸缩风道(12)和帐篷本体(13),所述可伸缩风道(12)设于车身上,所述可伸缩风道(12)分别连接帐篷本体(13)和过渡风道(9),所述鼓风机(2)、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3)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所述帐篷本体(13)内设有控制单元(14),所述控制单元(14)与车内控制器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风道(12)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之间设有过渡风道(9)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2)的吹风方向与过渡风道(9)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所述鼓风机(2)与过渡风道(9)之间设有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3)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3)设于鼓风机(2)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道(9)一端与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4)连接,另一端延伸出车身与可伸缩风道(1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道(9)的管道中设有截止阀(11),所述截止阀(11)的尺寸与过渡风道(9)的尺寸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组件中除蒸发器芯体(3)以外还设有压缩机(1)、冷凝器(7)和空调管(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分别连接蒸发器芯体(3)的出口和冷凝器(7)的进口,所述空调管(8)分别连接蒸发器芯体(3)的进口和冷凝器(7)的出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组件除暖风芯体(4)以外还设有水ptc加热器(5)、水泵(10)和水管(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芯体(4)的出口与水泵(10)的进口连接,所述水泵(10)的出口通过水管(6)与水ptc加热器(5)的进口连接,所述水ptc加热器(5)的出口与暖风芯体(4)的进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露营空调控温系统,包括冷风组件、暖风组件、鼓风机、可伸缩风道和帐篷本体,可伸缩风道设于车身上,可伸缩风道分别连接帐篷本体和车内过渡风道,鼓风机、冷风组件的蒸发器芯体和暖风组件的暖风芯体位于同一气流路径上,帐篷本体内设有控制单元(手机APP)与车内控制单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传递过程中热量交换较少,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或制热效果,而且在使用时不需要打开车门,使得车辆本身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被破坏,有效提高了车内物品的安全性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举 李贵宾 解胜凯 凌学锋 陈冲 关贵龙 魏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