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45183发布日期:2023-09-23 20:3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及车辆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车辆的热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及包括该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汽车领域,整车的热管理系统通常包含对乘员舱、电池、电机等部件的热管理。为了使得热管理系统实现乘员舱制冷/制热、除湿/除霜、电池冷却/加热、电机散热以及余热回收等功能,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阀、蒸发器、冷凝器等冷媒侧部件以及泵、阀、换热器等冷却液侧部件。但是,为了使得现有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的各回路实现不同的连通逻辑,接入的部件数量较多且结构较为复杂,车辆中电池和电机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地利用,造成热量的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做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减少接入的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其能够提高车辆的热量的利用率。本申请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包括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下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

4、第一回路,其包括串联的电池和第一泵;

5、第二回路,其包括电池冷却器;

6、第三回路,其包括串联的功率器件和第二泵;

7、第四回路,其包括三条彼此连通的流路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接入一条所述流路中;

8、第五回路,其包括串联的热芯、电加热器和第三泵;

9、九通阀;以及

10、四通阀,

11、其中,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九通阀的两个阀口连通,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九通阀的两个阀口连通,所述第三回路与所述九通阀的两个阀口连通,所述第四回路的每一条所述流路与所述九通阀的一个阀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回路还与所述四通阀的两个阀口连通,所述第五回路与所述四通阀的两个阀口连通。

12、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六回路,所述第六回路包括串联的电机、第四泵和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六回路,所述油冷却器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三回路,使得所述第六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能够经由所述油冷却器进行热交换。

13、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四回路包括三通阀,所述第四回路中的流路通过所述三通阀彼此连通。

14、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逆变器和变压器。

15、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四通阀至少能够实现以下连通逻辑:

16、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串联;以及

17、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并联。

18、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九通阀至少能够实现以下连通逻辑:

19、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串联;

20、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并联,并且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串联;以及

21、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串联,并且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并联。

22、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七回路,所述第七回路包括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蒸发器、室内冷凝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电池冷却器,

23、所述电池冷却器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七回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所述一条流道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二节流阀分别与第一支路的一端、第二支路的一端、第三支路的一端和第四支路的一端相连,

24、所述第一支路内包括串联的所述室内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流道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池冷却器的所述一条流道的另一端相连,

25、所述第二支路内包括串联的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压缩机还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流道的另一端相连,

26、所述第三支路内包括所述第三节流阀,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相连,

27、所述第四支路包括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第四支路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支路的另一端经由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相连。

2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模式:

29、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并联,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串联;

30、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所述第四回路和所述第五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并联,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串联;

31、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并联,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串联,并且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并联;

32、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和所述第五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并联,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串联,并且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并联;并且/或者

33、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所述第四回路和所述第五回路中流动,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五回路串联,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并联,并且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串联。

34、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所述第六回路的情况下,在所有模式中冷却液均在所述第六回路中流动。

3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下的车辆,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及车辆。在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通过设置一个四通阀和一个九通阀能够灵活控制多条回路的连通逻辑,从而其能够在实现所需的连通逻辑的情况下,减少热管理系统中接入的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另外,在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中,在利用四通阀和九通阀实现多条回路的不同连通逻辑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本申请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实现多种热量回收模式,从而大幅改善车辆的热量的利用率。此外,包括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车辆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六回路,所述第六回路包括串联的电机(mot)、第四泵(p4)和油冷却器(oc),所述油冷却器(oc)的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六回路,所述油冷却器(oc)的另一条流道接入所述第三回路,使得所述第六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能够经由所述油冷却器(oc)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回路包括三通阀(3v),所述第四回路中的流路通过所述三通阀(3v)彼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包括逆变器(inv)和变压器(dc)。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4v)至少能够实现以下连通逻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九通阀(9v)至少能够实现以下连通逻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七回路,所述第七回路包括气液分离器(ad)、压缩机(comp)、室外换热器(ohx)、室内蒸发器(evap)、室内冷凝器(con)、第一单向阀(sov1)、第二单向阀(sov2)、第三单向阀(sov3)、第一节流阀(exv1)、第二节流阀(exv2)、第三节流阀(exv3)、第一截止阀(cv1)、第二截止阀(cv2)和所述电池冷却器(chi),

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所述第六回路的情况下,在所有模式中冷却液均在所述第六回路中流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及车辆。在本申请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通过设置一个四通阀和一个九通阀能够灵活控制多条回路的连通逻辑,从而其能够在实现所需的连通逻辑的情况下,减少热管理系统中接入的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另外,在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中,在利用四通阀和九通阀实现多条回路的不同连通逻辑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本申请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实现多种热量回收模式,从而大幅改善车辆的热量的利用率。此外,包括上述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车辆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