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73327发布日期:2023-10-08 00: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统可以对乘客舱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和对电池进行热管理。冬天温度较低时,热管理系统开启制热模式,室内换热器释放热量满足乘客舱的采暖需求,室外换热器从大气环境吸热。但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制热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外换热器会结霜,室外换热器吸热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制热效果。

2、相关热管理系统中,当室外换热器结霜时,将热管理系统切换至化霜模式,室外换热器释放热量改善结霜现象,但此时室内换热器吸收热量,使得乘客舱温度降低,乘客的舒适度降低。发明人认为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化霜模式下制热效果较好的热管理系统。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五换热器以及电机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不连通;

3、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在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连通,所述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换热部从所述第一换热部中吸收热量,所述第三换热部从所述第四换热部中吸收热量;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与第四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五换热器与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与大气环境换热;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器以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所述第五换热器与所述大气环境换热;所述热管理系统能够交替运行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和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4、本申请中,在第一化霜模式下,热管理系统通过第四换热器从大气环境获取热量,通过电机换热装置延缓第五换热器结霜或给第五换热器化霜;在第二化霜模式下,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五换热器从大气环境获取热量,通过第二换热部流出的流体延缓第四换热器结霜或给第四换热器化霜。热管理系统交替运行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延缓或避免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的结霜,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气环境热量,确保乘客舱的制热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五换热器以及电机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不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具有端口a、端口b和端口c,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阀的端口b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阀的端口a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阀的端口c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入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所述第一阀的端口a、所述第一阀的端口b和所述第一阀的端口c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管路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具有端口a、端口b和端口c,所述电机换热装置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换热器的入口或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阀的端口a连通,所述第五换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二阀的端口b连通,所述第二阀的端口c能够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入口或所述电机换热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电机换热装置的入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所述第二阀的端口b和所述第二阀的端口c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器以及所述电机换热装置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换热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中间换热器,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包括第五换热部和第六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与所述第六换热部不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中间换热器,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包括第七换热部和第八换热部,所述第七换热部与所述第八换热部不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连通,所述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换热部从所述第一换热部中吸收热量,所述第三换热部从所述第四换热部中吸收热量,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五换热器分别与大气环境换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二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连通,所述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七换热部连通,所述第八换热部与所述电池换热装置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五换热器分别与大气环境换热,所述第二换热部从所述第一换热部中吸收热量,所述第三换热部从所述第四换热部中吸收热量,所述第八换热部从所述第七换热部获取热量;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化霜模式下,第二换热部与第三换热器连通,第四换热部与第四换热器连通,第五换热器与电机换热装置连通,第四换热器与大气环境换热;在第二化霜模式下,第二换热部、第四换热器以及第三换热器连通,第四换热部、第五换热器以及电机换热装置连通,第五换热器与大气环境换热。热管理系统能够交替运行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延缓或避免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的结霜,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气环境热量,确保乘客舱的制热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兰,王希龙,尹斌,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