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7478发布日期:2024-03-12 21:1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电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放电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数据及客户反馈显示人们对车辆放电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客户反馈有车内放电和车外放电使用需求。

2、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标准化发展,满足有序充电的小功率双向直流充电桩的不断普及,未来车辆上的充电方式渐渐会简化为一种直流充电方式,车辆上的车载充电机装置被去掉,车辆仅保留一个充电口,现有技术中整车车内放电功能将随之缺失,而目前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当车载充电机装置被去掉之后,车内放电功能如何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放电系统和车辆。

2、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电系统,包括电机控制电路、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

3、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和所述车内放电口依次连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与所述逆变电路并联,

4、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至少用于对电源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电路输出的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所述车内放电口用于连接车内设备。

5、进一步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位于电源电路和逆变电路之间,并于与电源电路并联。

6、进一步的,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升压转换器,升压转换器的第一端与电源电路的负极连接,升压转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与电机控制电路和逆变电路并联。

7、进一步的,升压转换器包括第三桥臂和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形成升压转换器的第一端,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三桥臂的中性点连接,第二电感形成升压转换器的第一端,第三桥臂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形成升压转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

8、进一步的,放电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两端与逆变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9、进一步的,车内放电口设置于壳体上,至少部分壳体与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

10、进一步的,壳体设有高压直流接插件和主控制板,电机控制电路与放电系统共用高压直流插接件和主控制板。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滤波电路,滤波电路设置于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之间。

12、进一步的,滤波电路和车内放电口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第四开关用于控制车内放电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13、进一步的,逆变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一电感;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并联;第一桥臂的上桥臂与第二桥臂的上桥臂形成逆变电路的第一端,第一桥臂的下桥臂与第二桥臂的下桥臂形成逆变电路的第二端;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与第一桥臂的中性点,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形成逆变电路的第三端;第二桥臂的中性点构成逆变电路的第四端。

14、进一步的,电源电路包括电池、预充电路和第一开关,预充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池的两端,预充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分别形成电源电路的正极和负极。

15、进一步的,预充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一电阻: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构成预充电路的第二端。

16、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所述的放电系统。

17、综上所述,本发明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8、本发明的放电系统,在去掉车载充电机装置之后,结合整车资源给出有效可行的车内放电方案,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源电路、电机控制电路、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实现了对电机控制电路的复用,降低了整车成本;减少整车重量,实现整车轻量化;减少交流充电时车载充电装置带来的整车故障率;车辆支持的直流充电方式,减少整车充电功耗,提升了充电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控制电路、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位于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逆变电路之间,并于与所述电源电路并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升压转换器,所述升压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连接,所述升压转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和所述逆变电路并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转换器包括第三桥臂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形成所述升压转换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桥臂的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形成所述升压转换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桥臂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形成所述升压转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放电口设置于壳体上,至少部分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高压直流接插件和主控制板,所述电机控制电路与所述放电系统共用所述高压直流插接件和所述主控制板。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设置于所述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和所述车内放电口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车内放电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桥臂与所述第二桥臂并联;所述第一桥臂的上桥臂与所述第二桥臂的上桥臂形成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桥臂的下桥臂与所述第二桥臂的下桥臂形成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一桥臂的中性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形成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桥臂的中性点构成所述逆变电路的第四端。

11.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池、预充电路和第一开关,所述预充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的两端,所述预充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分别形成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和负极。

12.如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构成所述预充电路的第二端。

13.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电系统和车辆,包括电源电路、电机控制电路、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电机控制电路、逆变电路和车内放电口依次连接,电源电路的正极连接于电机控制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第一端,电源电路的负极连接于电机控制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第二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放电系统,该放电系统可减少整车充电功耗,提升充电效率,减少整车重量,实现整车轻量化,降低整车故障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想,李维诚,石雷,薛鹏辉,陈明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