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及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5575发布日期:2024-03-12 20:4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及整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及整车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行业在前期制造过程中,各零件单独布置,随着技术的发展,各零部件逐渐趋于集成,包括将高压零件集成为多合一,将多个控制器集成为域控制器。当前部分公司开始布局多合一控制器与动力电池包的集成,将mcu与pdu、bdu、obc等集成在动力电池包的同一区域,这会导致在实际生产中,布局的高压线束、低压线束、通讯线束及水管的总长度增加,同时这样布局只能实现后驱方案,同时前后驱方案不兼容,若需要实现前驱方案需要将mcu取出,再将动力电池包调转180度进行布置,并且这样的设计不利于做emc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及整车,以实现兼容后驱系统方案、前驱系统方案及四驱系统方案,同时可以减少布局线束的长度及便于系统架构的emc设计。

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包括域控制器模块、电池模块、多功能模块、驱动模块以及驱动控制单元;所述整车从前至后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多功能模块包括低压供电装置、热管理单元、can总线;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所述域控制器模块中不含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其中:

3、所述多功能模块布置在整车的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池模块布置在所述整车的第三区域的中部;所述域控制器模块布置在所述第三区域的前部;

4、所述第二区域和/或所述第四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对应地,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

5、所述低压供电装置耦接至所述域控制器模块及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给所述域控制器模块及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供电,以形成整车的低压系统;

6、所述热管理单元耦接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电池模块及所述域控制器模块,用于给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电池模块及所述域控制器模块进行热管理,以形成所述整车的热管理系统;

7、所述通讯装置耦接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域控制器模块及电池模块,用于给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域控制器模块及电池模块进行通讯连接,以形成所述整车的通讯系统;

8、所述电池模块耦接至所述域控制器模块、所述多功能模块、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及所述驱动模块,用于给所述域控制器模块、所述多功能模块、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及所述驱动模块提供高压供电,以形成所述整车的高压系统。

9、可选的,当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则所述整车系统架构为前驱系统架构。

10、可选的,当所述第四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则所述整车系统架构为后驱系统架构。

11、可选的,当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都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都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则所述整车系统架构为四驱系统架构。

12、可选的,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与所述第三区域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物理隔离。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整车的前舱,所述前舱位于所述整车的驾驶室外,且靠近所述整车的前端的位置。

14、可选的,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整车的前桥;所述前桥靠近所述整车的前轴。

15、可选的,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整车的后桥;所述后桥靠近所述整车的后轴。

16、可选的,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整车的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之间。

17、可选的,所述多功能模块还包括快充口和慢充口;所述快充口为直流快速充电口,所述慢充口为交流普通充电口。

1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整车,包含了本发明第一方面及可选方案所提供的整车系统架构。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及整车,通过将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从所述域控制模块中分离,并将所述驱动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对应地,将所述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和/或所述第四区域,以实现所述整车系统架构能兼容所述前驱系统架构、所述后驱系统架构及所述四驱系统架构,并且还减少了在不同系统中布局线束的长度,以减少成本;同时可以实现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和所述域控制模块的物理隔离,以便于所述整车系统架构的emc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域控制器模块、电池模块、多功能模块、驱动模块以及驱动控制单元;所述整车从前至后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多功能模块包括低压供电装置、热管理单元、通讯装置;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所述域控制器模块中不含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则所述整车系统架构为前驱系统架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区域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则所述整车系统架构为后驱系统架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都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都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则所述整车系统架构为四驱系统架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与所述第三区域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物理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整车的前舱,所述前舱位于所述整车的驾驶室外,且靠近所述整车的前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整车的前桥;所述前桥靠近所述整车的前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整车的后桥;所述后桥靠近所述整车的后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整车的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模块还包括快充口和慢充口;所述快充口为直流快速充电口,所述慢充口为交流普通充电口。

11.一种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整车系统架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车系统架构及整车,所述整车系统架构包括:域控制器模块、电池模块、多功能模块、驱动模块以及驱动控制单元;所述整车从前至后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域控制器模块中不含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多功能模块布置在整车的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池模块布置在所述整车的第三区域的中部;所述域控制器模块布置在所述第三区域的前部;所述第二区域和/或所述第四区域中设置有所述驱动模块;对应地,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三区域的后部设置有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具有减少布局线束及便于EMC设计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享,梅圣尧,周何聪,邓亚明,宋来,李鹏,唐善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优跑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