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3556发布日期:2024-03-12 20:4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特别涉及空调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常见空调器,为了调节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一般都是单独设置一个新风模块,涉及实现其功能的独立零件,例如新风通道壳体、风轮、风管、电机等,一般通过独立的电机驱动风扇经由管路向室内引入新风,还需要复杂的控制逻辑进行新风的控制,增加了整机系统的复杂程度,由于引入新的设备,对整机运行的稳定性也造成影响,增加了整机的电能消耗,并且增加了整机的固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及车辆,无需增加独立的新风辅助设备就可以实现新风的导入,解决了现有的空调器在增加新风机构时造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和电能消耗的问题。

2、考虑到车辆行进时,新风被引入存在一定的损失,为了得到更大的进风量,应当合理的设计新风导入的方向。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

4、用于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5、壳体,其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均处在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前侧,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气流通道和新风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通道,另一端向前延伸至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以使得外部气流自所述室外进风口向后进入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气流通道;

6、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以及,

7、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

8、其中,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为在所述空调器向前活动时,允许气流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通道。

9、可选地,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且朝前设置;和/或,

10、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靠下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气流通道沿前后向延伸,且向上弯曲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

12、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端和后侧均呈开口设置的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的内腔形成所述新风通道,所述盒体结构的上端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对接,所述盒体结构的后侧开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13、可选地,所述盒体结构包括:

14、底板;

15、两个侧板,设于述底板上,且沿左右方向设置;

16、背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且连接所述两个侧板的后侧端,所述背板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17、所述底板、所述两个侧板和所述背板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上端和后端开口的所述新风通道。

18、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支撑部;

19、所述底板的前端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室外进风口的边缘,所述挡水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侧边相抵。

20、可选地,所述室外进风口处设置有导风结构,在所述空调器向前活动时,所述导风结构能够将外部气流导入至所述室外进风口。

21、可选地,所述导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至少具有朝前开启的开启状态,以在其开启状态且所述空调器朝前活动时,能够将气流自所述室外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新风通道。

22、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的后端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可转动安装,以使得所述导风板具有转动至遮盖所述室外进风口的闭合状态、以及转动至朝前开启的所述开启状态。

23、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活动安装至所述壳体外表面或者所述壳体内部,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或,

24、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室内进风口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活动安装至所述壳体外表面或者所述壳体内部,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进风口。

25、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通道内的净化模块。

26、可选地,所述新风通道沿左右向相对的两个壁面均设有滑槽;

27、所述净化模块相对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滑槽内。

28、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贯流风轮或者离心风轮;和/或,

29、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组件分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前后两侧。

30、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

31、所述换热器的下端设于所述接水盘内,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一侧与所述接水盘对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新风通道的端部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距离是d,其中,d≤d/2。

3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至少包括:

33、用于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34、壳体,其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均处在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前侧,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气流通道和新风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通道,另一端向前延伸至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以使得外部气流自所述室外进风口向后进入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气流通道;

35、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以及,

36、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

37、其中,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为在所述空调器向前活动时,气流能够自动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通道。

38、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车体,所述空调器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3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风机组件工作时,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都能够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作用被吸入,无需增加独立的新风风机,因而无新增的设备带来的整机可靠性影响因素,使得整机可靠性更高,并且,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利用车辆本身动力自动引入新风,在配合所述风机组件时进一步加大了新风引入量,甚至可以在所述风机组件无需开启,无需消耗电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依靠行车动力本身自动引入新风,使其直接从所述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为车辆的内部空间供给新风,节约电能,降低了整机的固有成本。由于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均处在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前侧,因此限定了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方向为由前至后,相应的,所述新风通道也是设置为由所述室外进风口引风向后流向所述气流通道,从而形成了新风、室内回风的气流方向均与车辆的行进方向一致,使得新风进入新风通道以后始终沿着同一个方向向整机后部运动,并不存在折转方向等改变主体气流运动方向的问题,从而极大的减小了新风运动阻力,提升了新风进入速度,扩大新风进入量,更高程度满足大风量新风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器,用于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且朝前设置;和/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支撑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口处设置有导风结构,在所述空调器向前活动时,所述导风结构能够将外部气流导入至所述室外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至少具有朝前开启的开启状态,以在其开启状态且所述空调器向前活动时,允许气流自所述室外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新风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后端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可转动安装,以使得所述导风板具有转动至遮盖所述室外进风口的闭合状态、以及转动至朝前开启的所述开启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活动安装至所述壳体外表面或者所述壳体内部,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通道内的净化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沿左右向相对的两个壁面均设有滑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贯流风轮或者离心风轮;和/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车体,所述空调器设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空调器及车辆,空调器包括壳体、风机组件以及换热器,壳体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和室内进风口均处在室内出风口的前侧,壳体内形成有气流通道和新风通道,气流通道连通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新风通道的一端连接气流通道,另一端向前延伸至连通室外进风口,以使得外部气流自室外进风口向后进入新风通道和气流通道,风机组件设置在气流通道中,换热器设置在气流通道中,室外进风口设置为在空调器向前活动时,允许气流通过室外进风口进入。使得新风进入新风通道以后始终沿着同一个方向向整机后部运动,减小了新风运动阻力,提升了新风进入速度,扩大新风进入量,更高程度满足大风量新风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