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3460发布日期:2023-05-10 23:0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搭载有向电动机供给电力的大容量车辆用电池,以使向车辆提供驱动力的电动机旋转。为了保证充足的连续行驶距离,这种车辆用电池的重量大,占用容积也大。因此,车辆用电池例如会配置在座椅的下方或后底板的下方等。

2、专利文献1记载了能够保护电池免受车辆碰撞时等的冲击的电池模块。该文献记载的电池模块具有用于固定电池模块的下框体,该下框体具有前框架、后框架和侧架。另外,前框架和侧架具有联接用凸缘,这些联接用凸缘部分重合,可以在车辆侧紧固在一起。通过该构成,可以提高电池模块的保护效果。

3、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将横梁用作风路的空调结构。具体地,是在架设于组成车身的车顶框架的车顶边梁之间的横梁形成空调用的暖风通道和冷风通道。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9448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83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从有效保护电池免受碰撞时的冲击的观点来看,上述各专利文献记载的发明仍有改进余地。

3、具体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虽然可以通过车辆具有的框架保护电池,但由于框架使用过多,致使保护结构变得臃肿。因此,可能导致车体重量增加、车体结构复杂化、成本提升等。

4、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将横梁用作风路,从而将车辆的部件兼用作风路,但并未探讨用横梁保护电池的事项。

5、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保护车载电池堆的同时用作风路的部件的车辆后部结构。

6、解决课题的手段

7、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在碰撞时能够减轻作用于电池组的冲击,所述车辆后部结构具有:侧架和后碰撞应对部件,所述侧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配设于在宽度方向上夹住所述电池组的位置,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架设在所述侧架彼此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电池组的后方侧,另外,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设置为有空气流通,该空气向所述电池组所包含的电池堆吹送。

8、发明效果

9、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用于减轻作用于电池组的冲击的部件即后碰撞应对部件,也可以用作流通有用于对电池堆进行温度调节的空气的部件,由此能够部分削减用于空调的管道。因此,能够减少电池组周围的部件数量,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降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在碰撞时能够减轻作用于电池组的冲击,所述车辆后部结构具有侧架和后碰撞应对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具有向着前方且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的两端部侧与所述侧架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的两端部侧与所述侧架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的上端配置在所述电池堆的上端的上方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的上端配置在所述电池堆的上端的上方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的上端配置在所述电池堆的上端的上方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的上端配置在所述电池堆的上端的上方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具有:连通管道,其使所述后碰撞应对部件与所述电池堆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部结构,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保护车载电池堆的同时用作风路的部件的车辆后部结构。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20)具有侧架(21)和后碰撞应对部件(28)。侧架(2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配设于在宽度方向上夹住电池组(10)的位置。后碰撞应对部件(28)架设在侧架(21)彼此之间,并且配置在电池组(10)的后方侧。另外,后碰撞应对部件(28)设置为有空气流通,该空气向电池组(10)所包含的电池堆(23)吹送。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龙弥,桥本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斯巴鲁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