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59245发布日期:2023-04-18 16:5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氢能燃料电池,具体涉及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


背景技术:

1、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等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作为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它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好、能回收利用、燃烧性能好、无毒等优点,同时氢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效应,保护环境。与此同时,应急能源移动装置也广泛得到应用,然而,现有的柴油能源车发电过程噪音大且环境污染严重,锂离子电池应急能源车供电时间短、不耐用。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利用氢能的环保的供电时间长的应急能源移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应急能源移动装置不环保且供电时间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包括车底盘和安装在所述车底盘上的上装厢体,所述上装厢体分为储氢间、设备间和电缆间,所述储氢间设有储氢系统总成,所述设备间设有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变流器和电控柜,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电池和变流器分别与所述电控柜连接。本发明发电过程安静,无黑烟及刺激性气体产生,环境友好;输出电能稳定,供电时间长,应急响应时间短;整车布局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便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包括车底盘和安装在所述车底盘上的上装厢体,所述上装厢体分为储氢间、设备间和电缆间,所述储氢间设有储氢系统总成,所述设备间设有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变流器和电控柜,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和变流器分别与所述电控柜连接。本发明发电过程非常安静,无黑烟、刺激性气味产生,相比传统柴油电源车,具有安静、清洁、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输出电能稳定,效率高,相比锂离子电池应急电源车,具有供电时间长、应急响应时间短、可长时间存放等诸多优点;整车布局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便捷,适用于会场、医院、银行等重要场所应急供电保障电源。

4、作为优选,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空气供给模块、氢气供给模块、水热管理模块、电能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空气供给模块、氢气供给模块、水热管理模块和电能转换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设计美观,各类接口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结构模块化设计方便运输及现场安装。

5、作为优选,所述储氢系统总成包括加氢口、氢气瓶组和排氢口,氢气瓶装有瓶口组合阀和瓶尾组合阀。氢气瓶组由单个或多个铝合金内胆碳纤维缠绕ⅲ类复合氢气瓶组成。瓶尾组合阀装有tprd,可实现超温超压保护。瓶口组合阀装有手动截止阀、电磁阀、过流阀、易熔塞、爆破片,用来控制氢气的流入和流出。电磁阀可以自动、及时地控制氢气的流入和流出。过流阀用于在氢气大量外泄时及时地关闭气源。易熔塞和爆破片的功能分别是当氢气瓶内氢气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值并会影响到整车安全性时,实现对氢气瓶及整车的安全性保护。

6、作为优选,所述设备间内部固接有将设备间分隔成多腔室的隔板;所述隔板由铝制骨架制成,隔板内部填充有阻燃防火棉,隔板表面蒙有0.8mm冲孔铝板;所述多腔室分别用于放置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和电控柜。厢体左侧对应“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处设检修门,右侧设工作门,厢体上部左、右侧设通风防雨百叶窗、进风百叶窗;顶部预留散热器安装位置。

7、作为优选,所述上装厢体采用整体包覆式设计,上装厢体两侧下部采用裙边式结构,上装厢体尾部设有转向灯、刹车灯、尾灯和雾灯。上装厢体前部设计为半包围式,顶部为镂空钢丝网结构,适当位置安装有空调压缩机。上装厢体尾部上半侧为通风百叶窗,下半侧为后双开门,用于电缆绞盘上电缆的收放;右侧上翻式门,便于常规控制操作及观察。整车裙围设置有附件箱、上车梯、工具箱、电源输出箱等,厢体对应开门处为下翻式门,可作等车踏板,其余位置为上翻式门。

8、作为优选,所述上装厢体两侧对应所述储氢间的位置设有对开门和通风防雨百叶孔,所述对开门上方设有通风防雨百叶窗。

9、作为优选,所述上装厢体外壳采用骨架式夹层形式,外层采用防锈处理后的冷轧钢板,中间骨架采用防锈处理后的钢管焊接,内饰厚喷塑冲孔钢板,顶层、侧围内、外层之间填充防火阻燃吸音棉,外包阻燃玻璃布。上装厢体采用一体化钢体结构设计,顶部平坦,圆弧型过渡。车厢采用骨架式夹层形式,外层采用厚1.5mm优质防锈处理的冷轧钢板,中间骨架采用防锈处理后的钢管焊接(隔墙除外),内饰0.8mm厚喷塑冲孔钢板,顶层、侧围内、外层之间填充防火阻燃吸音棉,外包阻燃玻璃布。整车底板采用3mm花纹防滑铝板,厢体整体强度高,具备防雨、防尘、隔热、防火、防锈等特点,厢体的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

10、作为优选,所述上装厢体顶部设有氢传感器和散热器。车厢顶部特殊设计,最高处方便氢气排出,并安装有不低于两个氢传感器。散热器主要用于将燃料电池产生的热量顺利带走,避免燃料电池过热对电堆和零部件带来的伤害。

11、作为优选,所述车底盘为纯电动系统车底盘。纯电动系统车底盘支持边充电边行驶模式,在需要长途机动增程的情况下,可用上装的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对纯电动底盘进行充电,从而进行增程行驶。

12、作为优选,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输出的直流母线连接有充电桩装置,所述充电桩装置用于对所述车底盘充电。

13、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

14、(1)发电过程安静,无黑烟、刺激性气味产生,相比传统柴油电源车,具有安静、清洁、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

15、(2)输出电能稳定,效率高,相比锂离子电池应急电源车,具有供电时间长、应急响应时间短、可长时间存放等诸多优点;

16、(3)整车布局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便捷,适用于会场、医院、银行等重要场所应急供电保障电源;

17、(4)厢体整体强度高,具备防雨、防尘、隔热、防火、防锈等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盘和安装在所述车底盘上的上装厢体,所述上装厢体分为储氢间、设备间和电缆间,所述储氢间设有储氢系统总成,所述设备间设有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变流器和电控柜,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和变流器分别与所述电控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空气供给模块、氢气供给模块、水热管理模块、电能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空气供给模块、氢气供给模块、水热管理模块和电能转换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氢系统总成包括加氢口、氢气瓶组和排氢口,氢气瓶装有瓶口组合阀和瓶尾组合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内部固接有将设备间分隔成多腔室的隔板;所述隔板由铝制骨架制成,隔板内部填充有阻燃防火棉,隔板表面蒙有冲孔铝板;所述多腔室分别用于放置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和电控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厢体采用整体包覆式设计,上装厢体两侧下部采用裙边式结构,上装厢体尾部设有转向灯、刹车灯、尾灯和雾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厢体两侧对应所述储氢间的位置设有对开门和通风防雨百叶孔,所述对开门上方设有通风防雨百叶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厢体外壳采用骨架式夹层形式,外层采用防锈处理后的冷轧钢板,中间骨架采用防锈处理后的钢管焊接,内饰厚喷塑冲孔钢板,顶层、侧围内、外层之间填充防火阻燃吸音棉,外包阻燃玻璃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厢体顶部设有氢传感器和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盘为纯电动系统车底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输出的直流母线连接有充电桩装置,所述充电桩装置用于对所述车底盘充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应急能源移动装置不环保且供电时间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上装采用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电车,包括车底盘和安装在所述车底盘上的上装厢体,所述上装厢体分为储氢间、设备间和电缆间,所述储氢间设有储氢系统总成,所述设备间设有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锂电池、变流器和电控柜,所述氢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缓冲电池和变流器分别与所述电控柜连接。本发明发电过程安静,无黑烟及刺激性气体产生,环境友好;输出电能稳定,供电时间长,应急响应时间短;整车布局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明,高博,张卫康,赵彦旻,常明,徐海钢,张冲标,陈金威,李运钱,柯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善县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