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89208发布日期:2023-06-08 08: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车辆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关于车辆行李箱的技术。


背景技术:

1、传统底盘构造的缺点在于需要对诸如冲压厂、底盘焊接厂、烤漆厂等的大型设施进行投资,这是因为底盘是通过使用模具的冲压加工来加工并焊接部件而制造的,并且传统底盘构造在设计上的自由度较低。

2、特别地,现有的底盘在少量生产多种类型时需要频繁地改变设计,并且所需模具的数量呈指数增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3、近年来,简化车辆生产并使开发周期最小化,以及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得必要。

4、因此,需要一种这样的底盘结构,即,可响应于多种设计,并具有能在智能工厂环境中制造的改进的底盘组件特性的底盘结构。

5、此外,根据自主驾驶技术的最近发展,需要一种能够在车辆中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运输货物的车辆,并且需要一种能够在生态友好的智能工厂中制造的车辆,其中当制造不需要驾驶员的自主驾驶车辆时,将一些部件模块化以减少成本并简化制造,并且底盘仅通过机械地组装这些模块化的车辆部件来进行组装,诸如通过螺栓连接,而无需经历冲压工艺、底盘焊接工艺和涂漆工艺。

6、以上关于背景技术的描述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背景,并且不应被认为这些对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涉及一种关于车辆行李箱的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为诸如货物运输、移动市场等目的而驱动的车辆的底盘结构。各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简化车辆制造的底盘框架结构。

2、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且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人运输车辆,其中,使用多个管来组装车辆的底盘,并且通过螺栓联接将行李箱简单地组装到底盘上。

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行李箱包括:内壳体,布置在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安置的多个柱状构件之间,并且这些柱状构件弯曲成从车辆的上本体向上突出并且连接上本体的侧部,该内壳体具有箱体形状以允许行李装载至内壳体中,并且该内壳体具有成形为朝向车辆的横向侧部打开的开口部;门件,成形为覆盖内壳体的开口部并且能旋转地联接至内壳体的上部;以及外壳体,沿着内壳体的开口部的端部联接至内壳体,并且与门件的端部接触。

4、在外壳体中可包括密封条,该密封条联接至外壳体的端部以便在外壳体与门件之间进行密封。

5、内壳体可包括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在内壳体的侧表面部分上向外凹陷,以与底盘接触并通过螺栓联接至底盘。

6、内壳体可进一步包括凹部覆盖件,该凹部覆盖件能旋转地联接至内壳体以覆盖第一凹部。

7、内壳体的开口部成形为允许车辆的侧表面和上表面打开。

8、内壳体可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构造成从开口部的侧部向内突出并且在与凸缘部突出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外壳体可联接至凸缘部。

9、外壳体可包括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成形为允许水分向下流动。

10、开口部的上端的一侧可成形为高于开口部的上端的另一侧,并且外壳体的排水通道可沿着开口部的形状延伸。

11、外壳体可包括联接至开口部的上端的上壳体、联接至开口部的下端的下壳体、以及联接至开口部的侧部的侧壳体,并且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侧壳体可彼此连接。

12、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侧壳体具有的端部可形为具有阶梯并彼此对应,并且连接成彼此重叠。

13、门件可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在门件的下端处以将门件固定至内壳体,并且内壳体可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成形在对应于固定部的开口部的下端的位置处,使得接合部与固定部接合并固定该固定部。

14、内壳体可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成形在开口部的下端处以凹入底盘的下侧中,接合部可布置在第二凹部中,该第二凹部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构造成连接第二凹部和底盘,并且第一支架、接合部和第二凹部可通过螺栓的联接而同时联接。

15、在内壳体中可进一步包括构造成连接内壳体的后表面和底盘的第二支架,门件可包括连接至内壳体的上部的铰接部,并且第二支架、内壳体和铰接部可通过螺栓的联接而同时联接。

16、车辆行李箱可包括插入到内壳体和第二支架之间的钢板,并且螺栓可穿过钢板。

17、车辆行李箱可包括构成上本体的多个管,并且每个管都具有打开的端部以及端部贴片,端部贴片联接成封闭打开的端部以便将多个管彼此连接,端部贴片可与上本体的管的端部向内间隔开并且通过焊接联接至管的端部,并且通过焊接产生的焊道可位于由与上本体的管的端部向内间隔开的端部贴片形成的间隔空间中。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行李箱的优势在于,多个管构成底盘,并且行李箱位于多个柱状构件之间,这些柱状构件布置在底盘的上本体上并且向上弯曲以形成车辆的支柱和车顶,行李箱联接至柱状构件,并且朝向车辆的横向侧部打开,使得乘客可容易地从行人侧将货物装载到行李箱中或者从行李箱中卸载货物。

19、另一个优势在于,行李箱通过螺栓联接而紧固至由多个管制成的底盘上,从而简化了联接过程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行李箱,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进一步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联接至所述外壳体的端部以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门件之间提供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内壳体的侧表面部分上向外凹陷,以与底盘接触并通过螺栓联接至所述底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内壳体进一步包括凹部覆盖件,所述凹部覆盖件能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内壳体以覆盖所述第一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行李箱,进一步包括钢板,所述钢板插入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其中,所述螺栓延伸穿过所述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进一步包括限定所述上本体的多个管,每个管均具有打开的端部和端部贴片,所述端部贴片联接成封闭该打开的端部以便将该多个管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端部贴片与所述上本体的所述管的端部向内间隔开并且通过焊接联接至所述端部,并且通过所述焊接产生的焊道位于由与所述上本体的所述管的端部向内间隔开的所述端部贴片限定的间隔空间中。

11.一种车辆行李箱,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排水通道,以允许水分向下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端的第一侧面定位成高于所述开口部的上端的第二侧面,并且其中,所述外壳体的所述排水通道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形状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其中,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以及所述侧壳体具有的端部布置成具有阶梯并彼此对应,并且连接成彼此重叠。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行李箱,其包括:内壳体,布置在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安置的多个柱状构件之间,并且该多个柱状构件被弯曲成从车辆的上本体向上突出并连接上本体的侧部,该内壳体具有箱体形状以允许物品装载到内壳体中,并且具有能够朝向车辆的横向侧部打开的开口部;门件,覆盖内壳体的开口部并且可旋转地联接至内壳体的上部;以及外壳体,沿着内壳体的开口部的端部联接至内壳体,并且与门件的端部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郑斗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