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及其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104发布日期:2022-08-17 10:3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及其焊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及其焊具。


背景技术:

2.良好的汽车座椅设计往往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适,现有的设计中,大多数汽车座椅的骨架结构往往是直接采用s型弹簧连接,此种设计虽然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座椅软体的支撑性不够,座椅使用久后造成座椅弹性较差,从而造成乘客的乘坐体验不佳。为此,本实用新型为此提供了一种座椅弹簧骨架,使得汽车座椅的支撑性足够且不影响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此种外框架没有专门的焊具,采用常规的焊具造成焊接时定位不牢,影响整个装置的焊接,为此,本实用特别制定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的焊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及其焊具。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依次包括第一u型钢丝段、第二u型钢丝段、第三钢丝段、第四钢丝段及第五钢丝段;所述第三钢丝段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向上折弯,所述第四钢丝段为弧形且两端折弯,所述第五钢丝段设有多个u 型折弯且两端折弯。
6.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第一u型钢丝段及第二u型钢丝段之间设有第一加强钢丝段。
7.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u型钢丝段及第三钢丝段之间设有多个u 型连接件,且所述u型连接件的开口端向上或向下折弯。
8.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u型钢丝段及第三钢丝段设有多个钢丝支段。
9.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钢丝段及第四钢丝段之间还设有端部向上突起的第二加强钢丝段。
10.上述汽车座椅弹簧外框架的焊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与第一u型钢丝段、第二u型钢丝段、第三钢丝段、第四钢丝段及第五钢丝段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一卡槽的若干个第一支撑座。
11.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设有与第一加强钢丝段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二卡槽的若干个第二支撑座。
12.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设有与u型连接件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三卡槽的第三支撑座。
13.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设有与钢丝支段配合分布且设有第四卡槽的第四支撑座。
14.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设有与第二加强钢丝段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五卡槽的第五支撑座。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骨架相对使用传统的s型弹簧,可以确保汽车座椅使用久以后
继续保持良好的弹性,提高乘客乘坐体验,弹簧骨架对汽车座椅软体有折良好的支撑,提高座椅的强度,延长座椅的使用年限。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焊具,完美与汽车座椅弹簧骨架架适配,焊接时,只需要将外框架各个部件卡紧在焊具的对应位置,保证焊接时各个部件完成固定,保证整个装置的焊接质量,提高产品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第一u型钢丝段11、第二u型钢丝段12、第三钢丝段13、第四钢丝段14、第五钢丝段15、第一加强钢丝段16、u型连接件17、钢丝支段18、第二加强钢丝段19、底板21、第一支撑座22、第一卡槽221、第二支撑座23、第二卡槽231、第三支撑座24、第三卡槽241、第四支撑座25、第四卡槽251、第五支撑座26、第五卡槽261。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依次包括第一u型钢丝段 11、第二u型钢丝段12、第三钢丝段13、第四钢丝段14及第五钢丝段15;所述第三钢丝段13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向上折弯,所述第四钢丝段14为弧形且两端折弯,所述第五钢丝段15有设有多个u型折弯且两端折弯。如此设置,各个部件相互配合,行程一个具备支撑性能良好,刚度良好且便于各部件焊接在一起的弹簧骨架。
22.为了使本弹簧骨架刚性更加良好,便于安装和焊接,第一u型钢丝段及第二u型钢丝段之间设有第一加强钢丝段16。进一步使本弹簧骨架刚性更加良好,所述第二u型钢丝段及第三钢丝段13之间设有多个u型连接件17,且所述u型连接件17的开口端向上或向下折弯。
23.同样,为了使本弹簧骨架刚性更加良好,便于安装和焊接,所述第二u 型钢丝段及第三钢丝段13设有多个钢丝支段18。所述第三钢丝段13及第四钢丝段14之间还设有端部向上突起的第二加强钢丝段19。
24.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上述汽车座椅弹簧骨架的焊具,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设有与第一u型钢丝段11、第二u型钢丝段12、第三钢丝段13、第四钢丝段14及第五钢丝段15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一卡槽221的若干个第一支撑座22。焊接时,将以上各个部件用其分布的的第一支撑座22上的第一卡槽221卡紧,使各个部件进行预定位,便于焊接。
25.所述底板21设有与第一加强钢丝段16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二卡槽231的若干个第二支撑座23。所述底板21设有与u型连接件17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三卡槽241的第三支撑座24。
所述底板21设有与钢丝支段18配合分布且设有第四卡槽251的第四支撑座25。所述底板21设有与第二加强钢丝段19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五卡槽261的第五支撑座26。同样,焊接时,将以上各个部件按照各自配合分布的支撑座上的卡紧槽卡紧,便于接下来的焊接。此焊具根据该弹簧骨架进行定制,保证焊接时各个部件完成固定,保证整个装置的焊接质量,提高产品加工效率。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u型钢丝段(11)、第二u型钢丝段(12)、第三钢丝段(13)、第四钢丝段(14)及第五钢丝段(15);所述第三钢丝段(13)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向上折弯,所述第四钢丝段(14)为弧形且两端折弯,所述第五钢丝段(15)设有多个u型折弯且两端折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其特征在于:第一u型钢丝段及第二u型钢丝段之间设有第一加强钢丝段(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钢丝段及第三钢丝段(13)之间设有多个u型连接件(17),且所述u型连接件(17)的开口端向上或向下折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钢丝段及第三钢丝段(13)设有多个钢丝支段(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丝段(13)及第四钢丝段(14)之间还设有端部向上突起的第二加强钢丝段(19)。6.一种焊具,用于焊接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设有与第一u型钢丝段(11)、第二u型钢丝段(12)、第三钢丝段(13)、第四钢丝段(14)及第五钢丝段(15)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一卡槽(221)的若干个第一支撑座(2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设有与第一加强钢丝段(16)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二卡槽(231)的若干个第二支撑座(2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设有与u型连接件(17)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三卡槽(241)的第三支撑座(24)。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设有与钢丝支段(18)配合分布且设有第四卡槽(251)的第四支撑座(25)。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设有与第二加强钢丝段(19)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五卡槽(261)的第五支撑座(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弹簧骨架及其焊具,该骨架依次包括第一U型钢丝段、第二U型钢丝段、第三钢丝段、第四钢丝段及第五钢丝段;所述第三钢丝段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向上折弯,所述第四钢丝段为弧形且两端折弯,所述第五钢丝段设有多个U型折弯且两端折弯,上述汽车座椅弹簧外框架的焊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与第一U型钢丝段、第二U型钢丝段、第三钢丝段、第四钢丝段及第五钢丝段配合分布且设有第一卡槽的若干个第一支撑座。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骨架对汽车座椅软体有折良好的支撑,提高座椅的强度,延长座椅的使用年限,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焊具,完美与汽车座椅弹簧骨架架适配,保证焊接时各个部件完成固定,提高产品加工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兵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