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4721发布日期:2022-09-10 06:3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多种车型前扶手采用双开扶手结构。但是目前的前扶手的双开扶手结构,其上的扶手盖板都是与扶手骨架在出厂时装配好的,扶手盖板作为司机和乘客经常接触的外观件,如表面包覆区域有划伤磨损的情况下,且不能及时拆卸更换,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扶手结构的更换成本,并且现有的扶手结构因其复杂的连接结构,后续对扶手结构的维护难度较大。基于上述问题,急需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目前的双开扶手结构上,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更换维护的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双开扶手结构不能将扶手盖板与扶手骨架拆卸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其组成包括:扶手上盖板总成1、扶手下盖板2、扶手骨架3和第一固定螺栓4,其中扶手上盖板总成1与扶手下盖板2通过焊接连接,扶手骨架3与扶手盖板组成1中的转轴支架6通过第一固定螺栓4连接。
6.所述的扶手上盖板总成1(如图3所示)由扶手上盖板5、转轴支架6、p型轴套7、轴8、轴套9、第二固定螺栓10、弹簧11和阻尼12组成,其中转轴支架6与p型轴套7同轴度配合(可以相互转动),p型轴套7与扶手上盖板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连接,轴8与轴套9同轴度配合,并可以相互转动,轴8左端与扶手上盖板5过盈连接,轴套9与扶手上盖板5过盈连接,转轴支架6的右端穿过弹簧11与阻尼12内衬通过卡接连接,右侧的p型轴套7与弹簧11的左端通过卡接连接(如图7所示),阻尼12上的外壳与扶手上盖板5通过卡接连接。
7.所述的扶手上盖板总成1、扶手下盖板2、固定螺栓4构成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
8.扶手上盖板总成1在打开时,通过p型轴套7围绕转轴支架6的转轴转动,弹簧11的恢复力为扶手上盖板总成1打开提供动力(在扶手上盖板总成1在关闭状态时,弹簧11是收紧状态),阻尼12内衬围绕转轴支架6的转轴转动并提供阻力(避免扶手开启过快),轴套9围绕轴8转动,转轴支架6不做转动。
9.扶手上盖板总成1安装过程:转轴支架6两端套上p型轴套7,阻尼13嵌入扶手上盖板5上,转轴支架6右端穿过弹簧11并嵌入阻尼12左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将p型轴套7固定在扶手上盖板5上。轴套9嵌入扶手上盖板5的右侧孔位,轴8穿过轴套9右端嵌入扶手上盖板的轴孔中,以上安装过程的位置所述以图3的摆放位置为例。
10.扶手装配:将扶手上盖板总成1和扶手下盖板2通过热板焊焊接到一起,利用扶手
骨架3端部轴孔内侧的角度,将轴8外露部分倾斜插入,利用转轴支架6和扶手骨架3伸出的连接扶手盖板的斜撑内侧空间,将转轴支架6倾斜插入扶手骨架3中,最后用第一固定螺栓4螺杆穿过扶手骨架3斜撑的沉孔,嵌入转轴支架6的螺纹孔进行紧固,扶手装配完成。拆卸扶手时按照相反步骤,松开固定螺栓4,倾斜取出扶手盖板即可。
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提高了扶手的可维护性,简化了扶手连接结构,满足了终端客户使用的维修需求,降低了扶手的更换成本。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其通过转轴支架结构实现双开扶手装车后的更换需求。在使用时,提高了扶手的装配简便性和可维护性,改善了终端客户使用的维修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是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6.图3是图1中扶手上盖板总成1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扶手上盖板总成1的爆炸示意图;
18.图5是转轴支架6、p型轴套7、第二固定螺栓10、弹簧11和阻尼12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图5的爆炸示意图;
20.图7是p型轴套7与弹簧11的安装示意图;
21.其中,1-扶手上盖板总成,2-扶手下盖板,3-扶手骨架,4-第一固定螺栓,5-扶手上盖板,6-转轴支架,7-p型轴套,8-轴,9-轴套,10-第二固定螺栓,11-弹簧,12-阻尼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3.1.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其组成包括:扶手上盖板总成1、扶手下盖板2、扶手骨架3和第一固定螺栓4,其中扶手上盖板总成1与扶手下盖板2通过焊接连接,扶手骨架3与扶手盖板组成1中的转轴支架6通过第一固定螺栓4连接。
24.2.参阅图3-图7,扶手上盖板总成1(如图3所示)由扶手上盖板5、转轴支架6、p型轴套7、轴8、轴套9、第二固定螺栓10、弹簧11和阻尼12组成,其中转轴支架6与p型轴套7同轴度配合(可以相互转动),p型轴套7与扶手上盖板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连接,轴8与轴套9同轴度配合,并可以相互转动,轴8左端与扶手上盖板5过盈连接,轴套9与扶手上盖板5过盈连接,转轴支架6的右端穿过弹簧11与阻尼12内衬通过卡接连接,右侧的p型轴套7与弹簧11的左端通过卡接连接(如图7所示),阻尼12上的外壳与扶手上盖板5通过卡接连接。
25.所述的扶手上盖板总成1、扶手下盖板2、固定螺栓4构成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
26.扶手上盖板总成1在打开时,通过p型轴套7围绕转轴支架6的转轴转动,弹簧11的恢复力为扶手上盖板总成1打开提供动力(在扶手上盖板总成1在关闭状态时,弹簧11是收
紧状态),阻尼12内衬围绕转轴支架6的转轴转动并提供阻力(避免扶手开启过快),轴套9围绕轴8转动,转轴支架6不做转动。
27.扶手上盖板总成1安装过程:转轴支架6两端套上p型轴套7,阻尼13嵌入扶手上盖板5上,转轴支架6右端穿过弹簧11并嵌入阻尼12左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将p型轴套7固定在扶手上盖板5上。轴套9嵌入扶手上盖板5的右侧孔位,轴8穿过轴套9右端嵌入扶手上盖板的轴孔中,以上安装过程的位置所述以图3的摆放位置为例。
28.扶手装配:将扶手上盖板总成1和扶手下盖板2通过热板焊焊接到一起,利用扶手骨架3端部轴孔内侧的角度,将轴8外露部分倾斜插入,利用转轴支架6和扶手骨架3伸出的连接扶手盖板的斜撑内侧空间,将转轴支架6倾斜插入扶手骨架3中,最后用第一固定螺栓4螺杆穿过扶手骨架3斜撑的沉孔,嵌入转轴支架6的螺纹孔进行紧固,扶手装配完成。拆卸扶手时按照相反步骤,松开固定螺栓4,倾斜取出扶手盖板即可。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提高了扶手的可维护性,降低扶手的维修成本,保证扶手的美观。
30.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扶手上盖板总成(1)、扶手下盖板(2)、扶手骨架(3)和第一固定螺栓(4)组成,其中扶手上盖板总成(1)与扶手下盖板(2)通过焊接连接,扶手骨架(3)与扶手上盖板总成(1)中的转轴支架(6)通过第一固定螺栓(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扶手上盖板总成(1)由扶手上盖板(5)、转轴支架(6)、p型轴套(7)、轴(8)、轴套(9)、第二固定螺栓(10)、弹簧(11)和阻尼(12)组成,其中转轴支架(6)与p型轴套(7)同轴度配合,p型轴套(7)与扶手上盖板(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连接,轴(8)与轴套(9)同轴度配合,轴(8)左端与扶手上盖板(5)过盈连接,轴套(9)与扶手上盖板(5)过盈连接,转轴支架(6)的右端穿过弹簧(11)与阻尼(12)内衬通过卡接连接,右侧的p型轴套(7)与弹簧(11)的左端通过卡接连接,阻尼(12)上的外壳与扶手上盖板(5)通过卡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扶手上盖板总成(1)、扶手下盖板(2)、固定螺栓(4)构成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目前的双开扶手结构上,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更换维护的一种新型装车后可拆卸的双开扶手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双开扶手结构不能将扶手盖板与扶手骨架拆卸的问题,其中扶手上盖板总成与扶手下盖板通过焊接连接,扶手骨架与扶手盖板组成中的转轴支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转轴支架与P型轴套同轴度配合,P型轴套与扶手上盖板通过第二固定螺栓连接,轴与轴套同轴度配合,轴左端与扶手上盖板过盈连接,右侧的P型轴套与弹簧的左端通过卡接连接,阻尼上的外壳与扶手上盖板通过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转轴支架结构实现双开扶手装车后的更换需求。后的更换需求。后的更换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旭 张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