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止装置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4696发布日期:2023-04-21 17:1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锁止装置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锁止装置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通过换电模式实现快速补能,这就需要对电池包的安装提出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应用到汽车上能有效固定电池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锁止装置,包括锁销和锁座;

3、所述锁座包括:

4、第一锁体,设有安装孔;

5、第二锁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锁体转动以锁定和解锁所述锁销。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体和所述锁销中的一者设有限位部,另一者设有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锁体锁定所述锁销时所述限位部移入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锁体解锁所述锁销时所述限位部移出所述容纳空间。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限位部移入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变小。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体和所述锁销中的一者设有所述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出通道,所述进出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二锁体和所述锁销中的另一者插设。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10、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环绕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布置。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12、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于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两侧。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体包括转动部和设于所述转动部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有所述容纳空间。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包括相间设置的两个,分别为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之间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出通道,所述进出通道用于供所述锁销插设。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沿环绕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布置;

16、和/或,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设于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两侧。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销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构成所述限位部;

18、所述第一杆体可插设于所述进出通道,在所述第二锁体锁定所述锁销时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移入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锁体解锁所述锁销时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移出所述容纳空间。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销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所述轴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延伸方向同向。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销还包括安装盘和缓冲层,所述第一杆体设于所述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用于被固定,所述缓冲层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座还包括约束机构,所述约束机构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第二锁体,在所述约束机构锁定所述第二锁体时,所述第二锁体相对所述第一锁体不可转动,在所述约束机构解锁所述第二锁体时,所述第二锁体相对所述第一锁体可转动。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约束机构包括:

23、第一约束部,所述第一约束部设于所述第二锁体且可沿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及

24、第二约束部,所述第二约束部设于所述第一锁体,用于与所述第一约束部相配合以锁定和解锁所述第二锁体。

2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部设有突齿,所述第二约束部设有突齿,所述第一约束部和所述第二约束部相互啮合以锁定所述第二锁体;

26、和/或,所述第二约束部设于所述第一锁体的内表面;

27、和/或,所述第一约束部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锁体。

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约束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约束部具有移动至与所述第二约束部相配合以锁定所述第二锁体的运动趋势。

2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之间设有凸台,所述第二锁体插设于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且承托于所述凸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锁体且位于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一约束部之间。

3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体锁定所述锁销的转动方向与解锁所述锁销的转动方向相反。

3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座还包括盖体,所述第二锁体自所述第一锁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第一锁体的所述一端,以限制所述第二锁体自所述第一锁体的一端脱离所述安装孔。

3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锁止装置。

3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还包括本体和电池包,所述锁销设于所述本体,所述锁座设于所述电池包。

34、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结合构成锁座,锁销可以和锁座相互配合,第二锁体通过转动实现锁销的锁定和解锁,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应用到汽车上时,锁销固定在汽车本体,锁座的第一锁体则固定在电池包,锁销和锁座的结合有效实现了电池包的固定,安全可靠。



技术特征:

1.一种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销和锁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和所述锁销中的一者设有限位部,另一者设有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锁体锁定所述锁销时所述限位部移入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锁体解锁所述锁销时所述限位部移出所述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限位部移入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和所述锁销中的一者设有所述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出通道,所述进出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二锁体和所述锁销中的另一者插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包括转动部和设于所述转动部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有所述容纳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相间设置的两个,分别为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之间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进出通道,所述进出通道用于供所述锁销插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沿环绕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二锁体的转动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构成所述限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所述轴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延伸方向同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还包括安装盘和缓冲层,所述第一杆体设于所述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用于被固定,所述缓冲层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还包括约束机构,所述约束机构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第二锁体,在所述约束机构锁定所述第二锁体时,所述第二锁体相对所述第一锁体不可转动,在所述约束机构解锁所述第二锁体时,所述第二锁体相对所述第一锁体可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机构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部设有突齿,所述第二约束部设有突齿,所述第一约束部和所述第二约束部相互啮合以锁定所述第二锁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约束部具有移动至与所述第二约束部相配合以锁定所述第二锁体的运动趋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之间设有凸台,所述第二锁体插设于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且承托于所述凸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锁体且位于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一约束部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锁定所述锁销的转动方向与解锁所述锁销的转动方向相反。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还包括盖体,所述第二锁体自所述第一锁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第一锁体的所述一端,以限制所述第二锁体自所述第一锁体的一端脱离所述安装孔。

2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锁止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本体和电池包,所述锁销设于所述本体,所述锁座设于所述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锁止装置以及汽车。所述汽车包括锁销和锁座,所述锁座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所述第一锁体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锁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锁体转动以锁定和解锁所述锁销。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结合构成锁座,锁销可以和锁座相互配合,第二锁体通过转动实现锁销的锁定和解锁,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应用到汽车上时,锁销固定在汽车本体,锁座的第一锁体则固定在电池包,锁销和锁座的结合有效实现了电池包的固定,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孙冠一,李继明,董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