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9678发布日期:2023-03-22 07:4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梯升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自走式喷杆喷雾剂朝着大型化、高地隙的方向发展,以其较高的作业效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底盘地隙增高,底盘上安装的爬梯装置必然需要加长,现有传统的爬梯装置升降安装方式采用一端固定旋转的方式进行大摆角提升或下降,爬梯摆角大于90
°
,由于爬梯装置升降过程中摆角较大,需要在整机布置中预留较大的空间才能保证爬梯升降过程中不与整机中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导致空间占用大,影响整机布置,且爬梯升降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占用小,便于整机布置,升降过程中不会与整机其他部件碰撞,爬梯升降便捷性灵活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包括机架和爬梯,所述机架下侧设置有挂架,所述爬梯上端与挂架滑动连接,所述挂架上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机架上铰接有提升摇臂,所述提升摇臂一端与爬梯铰接,所述提升摇臂另一端铰接有推动装置。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所述导轨通过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侧,所述爬梯上端伸入两导轨之间,所述爬梯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轨滚动连接的滚轮。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限位装置为所述导轨端部设置的限位销。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摇臂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摆杆,两所述摆杆中部与机架铰接,两所述摆杆下端分别与爬梯的两侧铰接,所述摆杆上端铰接所述推动装置。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摆杆下端分别与爬梯上部的两侧铰接,且所述摆杆与机架铰接中心至摆杆与爬梯铰接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摆杆与机架铰接中心至摆杆与推动装置铰接中心的距离。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摆杆下端分别设置有向爬梯弯折伸出的铰接部,两所述摆杆分别通过铰接部与爬梯上部的两侧铰接。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装置和挂架位于所述提升摇臂的同侧。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包括机架和爬梯,所述机架下侧设置有挂架,所述爬梯上端与挂架滑动连接,所述挂架上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机架上铰接有提升摇臂,所述提升摇臂一端与爬梯铰接,所述提升摇臂另一端铰接有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爬梯升降过程中提升到位、落下工作时均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不与整机其他部件碰撞,不影响整机布置,提高了爬梯升降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12.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运动简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爬梯下降后位置简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爬梯提升后位置的简图。
17.图中:1-爬梯;2-提升摇臂;3-液压油缸;4-挂架;41-导轨;5-机架;6-滚轮;7-限位销;8-连接架;9-导槽;10-摆杆;11-铰接部;12-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结构以及功能基本相同的组成部分,并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简明,省略了关于基本上相同的组成部分的冗余描述。
19.如图1所示,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包括机架5和爬梯1,所述机架5安装在底盘12上,所述机架5下侧设置有挂架4,所述爬梯1上端与挂架4滑动连接,所述挂架4上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机架5上铰接有提升摇臂2,所述提升摇臂2一端与爬梯1铰接,所述提升摇臂2另一端铰接有推动装置。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和挂架4位于所述提升摇臂2的同侧,这样机架5、推动装置和挂架4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推动装置可以采用液压油缸3或电动推杆等常用元件。
20.如图1所示,所述挂架4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导轨41,两所述导轨41通过连接架8固定安装在机架5的下侧,所述爬梯1上端伸入两导轨41之间,所述爬梯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轨41滚动连接的滚轮6,可采用两导轨41面向爬梯1一侧分别设置有c形或u形的导槽9,滚轮6导轨41上c形或u形的导槽9滚动,爬梯1运动灵活。而所述滑动限位装置为所述导轨41端部设置的限位销7,避免滚轮6滑出,对滚轮6起到限位作用。
21.如图1所示,所述提升摇臂2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摆杆10,两所述摆杆10中部与机架5铰接,两所述摆杆10下端分别与爬梯1的两侧铰接,所述摆杆10上端铰接所述推动装置,可采用任一摆杆10上端铰接所述推动装置,两所述摆杆10下端分别与爬梯1上部的两侧铰接,采用上述结构提升摇臂2结构简单轻便;且所述摆杆10与机架5铰接中心至摆杆10与爬梯1铰接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摆杆10与机架5铰接中心至摆杆10与推动装置铰接中心的距离;这样减小了推动装置的工作行程,爬梯1升降便捷。两所述摆杆10下端分别设置有向爬梯1弯折伸出的铰接部11,两所述摆杆10分别通过铰接部11与爬梯1上部的两侧铰接,可以使得爬梯1提升后尽量进入两导轨41之间,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2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对爬梯1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调整液压油缸3的缸杆伸出或收回,来调整爬梯1的提升或下降。在爬梯1的位置调整过程中,爬梯1下端运动轨迹向上向后运动,避免了爬梯1升降过程中与整机其他部件相碰撞。
23.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当液压油缸3缸杆伸出时,作用在提升摇臂2上端铰接点的力推动上铰接点向前运动,同时提升摇臂2下端的铰接点向后运动,推动爬梯1向后运动;爬梯1上端通过滚轮6沿着导轨41的c形或u形的导槽9向后运动,当提升摇
臂2驱动爬梯1运动至水平位置时,爬梯1提升运动结束。反之,当液压油缸3的缸杆收回时,反之,当液压油缸3的缸杆收回时,作用在提升摇臂2上端铰接点的力拉上铰接点向后运动,同时提升摇臂2下端的铰接点向前运动,拉动爬梯1向前运动,爬梯1上端通过滚轮6沿着导轨41的c形或u形的导槽9向前运动,当提升摇臂2驱动爬梯1运动至工作位置时,爬梯1下降运动结束。
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明显改善整机布置效果,改进了传统爬梯1升降过程中摆角大于90
°
的大摆角空间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爬梯1升降装置,利用机械机构设计,实现爬梯1在升降过程中、提升到位和落下工作时均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不与整机其他部件碰撞,不影响整机布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爬梯1升降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是一种便捷、合理的爬梯1升降装置。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各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包括机架和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下侧设置有挂架,所述爬梯上端与挂架滑动连接,所述挂架上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机架上铰接有提升摇臂,所述提升摇臂一端与爬梯铰接,所述提升摇臂另一端铰接有推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所述导轨通过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侧,所述爬梯上端伸入两导轨之间,所述爬梯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轨滚动连接的滚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装置为所述导轨端部设置的限位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摇臂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摆杆,两所述摆杆中部与机架铰接,两所述摆杆下端分别与爬梯的两侧铰接,所述摆杆上端铰接所述推动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摆杆下端分别与爬梯上部的两侧铰接,且所述摆杆与机架铰接中心至摆杆与爬梯铰接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摆杆与机架铰接中心至摆杆与推动装置铰接中心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摆杆下端分别设置有向爬梯弯折伸出的铰接部,两所述摆杆分别通过铰接部与爬梯上部的两侧铰接。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和挂架位于所述提升摇臂的同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爬梯升降装置,包括机架和爬梯,所述机架下侧设置有挂架,所述爬梯上端与挂架滑动连接,所述挂架上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机架上铰接有提升摇臂,所述提升摇臂一端与爬梯铰接,所述提升摇臂另一端铰接有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爬梯升降过程中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不与整机其他部件碰撞,不影响整机布置,提高了爬梯升降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降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降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海 顾硕文 孙昌山 王卉 于晓华 刘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