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1701发布日期:2023-04-20 00:1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整车热管理系统设计要求适应的工况越来越多,所需的热管理部件随之也越来越多。例如膨胀水壶、冷却水泵、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膨胀阀、单向阀、冷却连接管路等。相关技术中,这些热管理部件是分散布置的,存在管路布置复杂、空间占用大、系统泄漏点多、检修困难、装配困难及成本高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热管理模块,简化管路布置、减小空间占用、减少系统泄漏点、降低成本,同时降低检修、装配的难度。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应用上述热管理模块的车辆,简化管路布置、减小空间占用、减少系统泄漏点、降低成本,同时降低检修、装配的难度。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包括: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设有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设有连接接口;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连接流道,所述连接流道的两端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换热器固定至所述固定座且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固定座固定至所述流道板且使得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连接接口连通。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模块,通过将换热器固定至固定座上,方便换热器组件与流道板的连接,精简结构,提高装配效率,优化管路,缩小热管理模块占用的空间,减少系统泄漏点,同时降低检修、装配的难度。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多个,每个所述换热器均固定至所述固定座,每个所述换热器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流道与相应的所述液体流道连通。

6、具体地,所述换热器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设有接口管,所述接口管延伸入所述第一接口内;其中,两个所述换热器的所述接口管与所述流道板之间的距离不同。

8、具体地,每个所述换热器均对应两条所述连接流道;其中,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换热器的两个所述连接流道相向延伸,连接另一个所述换热器的两个所述连接流道平行延伸。

9、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接口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为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相向延伸的两个所述连接流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平行延伸的两个所述连接流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设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设在同一直线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流道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竖直部,所述竖直部连通所述水平部,所述竖直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竖直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减重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流道包括内部流道和外部流道,所述流道板(10)包括主体和基板,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多条所述内部流道,所述主体设有多条流道槽,所述基板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基板和所述多条流道槽限定出所述外部流道,至少一条所述内部流道与所述外部流道连通;所述主体设有多个安装腔,每个所述安装腔与相应的所述内部流道连通,所述基板设有所述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外部流道连通;其中,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多个电控阀,所述多个电控阀安装至所述多个安装腔,所述多个电控阀动作以通过不同的所述内部流道和/或不同的所述外部流道切换连通以形成不同的流通回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内部流道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外部流道连通以形成并联的多个第一支路,每个所述第一支路通过相应的所述电控阀控制其导通或截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腔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内部流道连通以形成并联的多个第二支路,每个所述第二支路由相应的所述电控阀控制其导通或截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所述内部流道内设有单向阀。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室,所述多条内部流道包括第一内部流道,所述第一腔室通过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与第一内部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所述电控阀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通道;所述第一内部流道内设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进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之间,所述单向阀被构造成在朝向所述进口通道的方向单向导通。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模块。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热管理模块,精简结构,提高装配效率,优化管路,缩小热管理模块占用的空间,减少系统泄漏点,同时降低检修、装配的难度。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多个,每个所述换热器均固定至所述固定座,每个所述换热器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流道与相应的所述液体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有接口管,所述接口管延伸入所述第一接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器均对应两条所述连接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为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相向延伸的两个所述连接流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平行延伸的两个所述连接流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设在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设在同一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流道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包括内部流道和外部流道,所述流道板包括主体和基板,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多条所述内部流道,所述主体设有多条流道槽,所述基板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基板和所述多条流道槽限定出所述外部流道,至少一条所述内部流道与所述外部流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内部流道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外部流道连通以形成并联的多个第一支路,每个所述第一支路通过相应的所述电控阀控制其导通或截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腔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内部流道连通以形成并联的多个第二支路,每个所述第二支路由相应的所述电控阀控制其导通或截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内部流道内设有单向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室,所述多条内部流道包括第一内部流道,所述第一腔室通过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与第一内部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所述电控阀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通道;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模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理模块及车辆,热管理模块包括:流道板,流道板内设有液体流道,液体流道设有连接接口;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连接流道,连接流道的两端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换热器固定至固定座且与第一接口相连,固定座固定至流道板且使得第二接口与连接接口连通。本技术通过将换热器固定至固定座上,方便换热器组件与流道板的连接,精简结构,提高装配效率,优化管路,缩小热管理模块占用的空间,减少系统泄漏点,同时降低检修、装配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区永东,阚望,尚凯锋,廖四清,曾令华,卢耀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