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9862发布日期:2023-04-22 10:3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


背景技术:

1、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审美观点也在不断的进步,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追求,对发光外饰的热爱逐渐上升。在传统汽车外饰上,前格栅和前保险杠均为较单纯的塑料制品,没有一些功能上或者个性化显示的使用场景,千遍一律,逐渐给消费者带来审美上的疲劳。

2、相关技术中,扩大车辆上灯具的使用面积,通过控制器集中控制多组灯具,使多组灯具产生颜色以及明暗的变化,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多组灯具的工作状态,以展示各种图案和色彩。但是,随着灯具使用面积的扩大,灯具表面更容易老化、脱漆,严重影响美观程度,同时,灯具需要适应车体表面的形状,进而加工成弯曲的流线型,灯具的弯曲部分具有更高的脱漆风险,降低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金属膜发光格栅包括饰条灯组件、标志灯组件,所述饰条灯组件包括第一面罩、第一基座、第一光源,所述第一面罩连接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光源处于所述第一面罩与所述第一基座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面罩的表面覆盖有底漆层,所述底漆层表面覆盖有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表面覆盖有半透清漆层,所述第一面罩包括第一平直部、第二平直部、第三平直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三平直部之间,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三平直部成角度;所述标志灯组件包括第二面罩、第二基座、第二光源,所述第二面罩连接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光源处于所述第二面罩与所述第二基座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二面罩的表面覆盖有底漆层,所述底漆层表面覆盖有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表面覆盖有面漆层,所述第二面罩包括第一平直部、第二平直部、第三平直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处于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三平直部之间;其中,金属膜层通过pvd工艺覆盖在底漆层上。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光源透过第一面罩将光线传播至金属膜发光格栅外部,第二光源透过第二面罩将光线传播至金属膜发光格栅外部,以形成照明效果,多个饰条灯组件相对独立工作,发出不同亮度、不同色彩的光线,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一面罩与第二面罩表面均设置有金属膜层,金属膜层通过pvd工艺附着在底漆层上,且金属膜层表面覆盖半透清漆层,避免金属膜层在强光环境、潮湿环境或一般环境中出现褪色现象,金属膜层具有耐抗性以及耐久性,同时,金属膜层的可塑性强,当第一面罩或第二面罩随车体表面设置为弯曲形状时,避免金属膜层脱落,金属膜层呈现出金属光泽,提升美观程度。

4、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均包括第四平直部、第五平直部、第六平直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处于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五平直部之间,所述第四弯折部处于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六平直部之间,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五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六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平直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五平直部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平直部的端部与所述第六平直部的端部抵接。

5、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三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五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六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卡接。

6、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之间设置有焊接筋,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金属膜发光格栅还包括格栅本体,所述格栅本体包括多个格栅单元,各所述格栅单元并列设置,相邻所述格栅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格栅本体能够覆盖车辆的前端,所述饰条灯组件处于所述格栅本体与车辆前端之间。

8、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格栅单元的边缘抵接,所述凸起部处于所述缝隙内。

9、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金属膜发光格栅还包括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格栅本体抵接,所述标志灯组件设置于所述装饰部件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膜层包括铝膜,所述铝膜通过磁控溅射镀铝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罩上,所述铝膜通过磁控溅射镀铝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二面罩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罩由pc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面罩由pc材料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由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基座外表面设置有高光漆层;所述第二基座由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基座外表面设置有高光漆层。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均包括第四平直部、第五平直部、第六平直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处于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五平直部之间,所述第四弯折部处于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六平直部之间,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五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平直部与所述第六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平直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五平直部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平直部的端部与所述第六平直部的端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三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五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六平直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台阶结构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之间设置有焊接筋,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金属膜发光格栅还包括格栅本体,所述格栅本体包括多个格栅单元,各所述格栅单元并列设置,相邻所述格栅单元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格栅本体能够覆盖车辆的前端,所述饰条灯组件处于所述格栅本体与车辆前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格栅单元的边缘抵接,所述凸起部处于所述缝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金属膜发光格栅还包括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格栅本体抵接,所述标志灯组件设置于所述装饰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层包括铝膜,所述铝膜通过磁控溅射镀铝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罩上,所述铝膜通过磁控溅射镀铝工艺设置在所述第二面罩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罩由pc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面罩由pc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膜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由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基座外表面设置有高光漆层;所述第二基座由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基座外表面设置有高光漆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膜发光格栅,金属膜发光格栅包括饰条灯组件、标志灯组件,饰条灯组件包括第一面罩、第一基座、第一光源,第一面罩的表面覆盖有底漆层,底漆层表面覆盖有金属膜层;标志灯组件包括第二面罩、第二基座、第二光源,第二面罩的表面覆盖有底漆层,底漆层表面覆盖有金属膜层;金属膜层通过PVD工艺覆盖在底漆层上。本技术中,多个饰条灯发出不同亮度、不同色彩的光线,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一面罩与第二面罩表面均设置有金属膜层,金属膜层通过PVD工艺附着在底漆层上,且金属膜层表面覆盖半透清漆层,避免金属膜层在强光环境、潮湿环境或一般环境中出现褪色现象,金属膜层具有耐抗性、耐久性、可塑性,提升美观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虎,齐梦,郑建存,李楚耿,赖锐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维尔丸井(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