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6622发布日期:2023-05-14 17:3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客车制造,尤其是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


背景技术:

1、在客车制造领域,通常在客车内顶部两侧会设置长条形的空调风道,空调风道在对应乘客位置和司机位置设置出风口,然后在客车的顶部安装空调机组,空调机组把冷气从空调风道的中部送入,然后冷气从空调风道中部向前后输送。由于一些客车长度较长,空调风道也较长,司机位置和前排或后排位置距离冷气输入口较远,通过风道送来的风量较小,造成送风不均匀,再加上前后排位置受阳光照射,当客车设定温度使得司机和前排位置或后排位置的乘客感到舒适时,中间位置的乘客会感觉较冷,当中间位置的乘客感觉舒适时,司机和前排位置或后排位置的乘客会因温度过高感到不舒服。

2、因此如何使空调风道冷气输送较为均匀,如2021年06月08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2110187699.7、名称为“风道装置以及客车”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弹性件以及切换组件。第一风道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风道的入口和出口均与第一风道连通,且入口与第一风道的第一连通位置位于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出口与第一风道的第二连通位置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弹性件安装于第一风道内,且位于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组件安装于第一风道内,切换组件被构造为利用第一风道内的气流切换位置以堵住第一风道、入口中的其中一个。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风道装置,产生了涡旋气流,形成了整体沐浴式送风。但是这种风道装置对原有风道改变较大,对现有客车空调风道的改造较难适用,制作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安装方便,便于对现有客车的空调风道进行改造,能够有效增强司机位置和前排位置或后排位置送风量,提升冷气送风均匀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包括支架和轴流风扇,支架底部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固连,支架的中间设有多个通气孔,支架上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凹槽,轴流风扇的壳体固连在所述凹槽上,轴流风扇送风方向与所述空调风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前侧时,轴流风扇往前送风;所述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后侧时,轴流风扇往后送风。

3、优选所述支架包括上层支撑板和下层支撑板,下层支撑板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相贴合并形成固连,上层支撑板两端与下层支撑板上面两侧相连接,上层支撑板与下层支撑板之间还通过多个筋条相连接并形成多个所述通气孔,上层支撑板中间位置设置所述凹槽,凹槽内表面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凸座,轴流风扇的壳体通过螺栓固连在多个支撑凸座上。

4、再进一步,所述下层支撑板两端通过锁接或铆接方式固连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以方便支架的固定。

5、再进一步,所述上层支撑板设有过线夹。以方便固定轴流风扇电机的连接导线。

6、再进一步,所述下层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一水平紧固段、另一端设有一竖直的紧固段。以方便支架的安装、固定。

7、再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由两个弧形段和一个水平段构成,两个弧形段的下端分别连接水平段的两端,多个所述支撑凸座分别设置在两个弧形段内侧面上。以方便轴流风扇的安装。

8、优选所述支架通过注塑成型。

9、优选所述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前侧和/或后侧安装所述接力送风机构。

10、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底面通过减震垫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连接。这样可以减少轴流风扇运转对空调风道的影响。

11、优选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垫或复合纤维隔振垫。

12、本实用新型由于支架底部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固连。然后轴流风扇的壳体固连在所述凹槽上,轴流风扇送风方向与所述空调风道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便于把本机构安装在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便于对现有客车的空调风道进行改造,制作成本也较低。另外,在支架的中间设有多个通气孔,减少对冷气输送的阻挡,使送风顺畅。当本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前侧时,轴流风扇往前送风;这样就可以强制把进入空调风道的一部分冷风往司机位置和前排位置输送,提升送风的均匀性,增强司机和前排位置乘客的舒适性。当本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后侧时,轴流风扇往后送风,可强制把进入空调风道的一部分冷风往后排位置输送,也提升送风的均匀性,增强后排位置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轴流风扇,支架底部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固连,支架的中间设有多个通气孔,支架上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凹槽,轴流风扇的壳体固连在所述凹槽上,轴流风扇送风方向与所述空调风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前侧时,轴流风扇往前送风;所述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后侧时,轴流风扇往后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上层支撑板和下层支撑板,下层支撑板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相贴合并形成固连,上层支撑板两端与下层支撑板上面两侧相连接,上层支撑板与下层支撑板之间还通过多个筋条相连接并形成多个所述通气孔,上层支撑板中间位置设置所述凹槽,凹槽内表面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凸座,轴流风扇的壳体通过螺栓固连在多个支撑凸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支撑板两端通过锁接或铆接方式固连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支撑板设有过线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一水平紧固段、另一端设有一竖直的紧固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由两个弧形段和一个水平段构成,两个弧形段的下端分别连接水平段的两端,多个所述支撑凸座分别设置在两个弧形段内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前侧和/或后侧安装所述接力送风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面通过减震垫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垫或复合纤维隔振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包括支架和轴流风扇,支架底部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固连,支架的中间设有多个通气孔,支架上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凹槽,轴流风扇的壳体固连在所述凹槽上,轴流风扇送风方向与所述空调风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前侧时,轴流风扇往前送风;所述接力送风机构安装在空调风道后侧时,轴流风扇往后送风。进一步,所述支架底面通过减震垫与客车内顶部空调风道内侧底部形成连接。本技术安装方便,便于对现有客车的空调风道进行改造,能够增强司机位置和前排位置或后排位置送风量,提升冷气送风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学锋,蔡江瑶,庄桂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帕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