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雨刷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0178发布日期:2023-08-18 15:1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后雨刷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雨刷器以及包含所述后雨刷器的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雨刷臂上设有止挡部的后雨刷器。


背景技术:

1、车辆的后雨刷器在擦拭操作中抵靠后挡风玻璃往复运动,以刮除后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灰尘等。通常,后雨刷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臂座、雨刷臂和雨刮片。其中雨刷臂的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臂座,雨刷臂的第二连接部连接雨刮片,当雨刷臂处于第一位置时,雨刮片抵靠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且被驱动,以进行往复运动而执行擦拭操作。当需要更换雨刮片时,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操作使雨刷臂相对于臂座朝远离后挡风玻璃的方向旋转至相对于臂座立起。

2、然而,上述结构的后雨刷器存在如下问题:当使用洗车机清洗车辆时,洗车机的清洗刷可能会挂住雨刷器使其相对于臂座立起,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清洗操作,容易造成雨刷器的损坏;另外,目前越来越多的车辆会将后雨刷器设置于后挡风玻璃的顶部,如此在操作人员手动抬起雨刷臂时,可能存在雨刷臂碰撞车身顶板(即,扰流板)的风险。

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有些生产厂家在雨刷臂靠近臂座的端部的下方额外安装一橡胶元件,用以限制雨刷臂相对于臂座旋转/抬起的角度,然而,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制作适配的橡胶件,并进行装配,而且橡胶件具有弹性(即,刚性差)强度较低,使其无法有效地限制雨刷臂的抬起角度。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后雨刷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雨刷器,不仅可有效地限制雨刷臂的旋转角度,使其被洗车机清洗时不易被损坏,且当后续刷器安装至后挡风玻璃顶部时可避免因抬起雨刷臂导致碰撞车身顶板(即,扰流板)的风险,同时还可有效地节省生产、装配时间,节约成本,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制作并装配其他部件导致费时费力的问题。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后挡风玻璃的后雨刷器,所述后雨刷器包括:臂座,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臂座在其第一端部被驱动以枢转,使所述后雨刷器擦拭所述后挡风玻璃;以及雨刷臂,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臂座的第二端部且所述雨刷臂能够相对于所述臂座在靠近所述后挡风玻璃的第一位置与远离所述后挡风玻璃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雨刷臂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雨刷臂的第一连接端且能够抵顶所述臂座,当所述止挡部抵顶所述臂座时,所述雨刷臂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3、本公开通过雨刷臂包括止挡部的设计,可避免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并可有效地限制雨刷臂的旋转角度,使其被洗车机清洗时不易被损坏,且当后续刷器安装至后挡风玻璃顶部时可避免因抬起雨刷臂导致碰撞车身顶板(即,扰流板)的风险。

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臂座的第二端部包括朝向所述雨刷臂敞开的u型槽,所述雨刷臂的第一连接端具有主体,所述止挡部从所述主体沿横向方向向外突出,且能够抵顶所述u型槽的支脚。

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至少部分地落入所述u型槽内。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u型槽远离所述后挡风玻璃的一侧。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具有沿纵向方向伸长的形状。

8、本公开通过将止挡部设置为沿纵向方向伸长的形状,可提升止挡部的强度,且分散止挡部抵顶臂座时的挤压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止挡部破损的风险。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包括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主体两侧的第一止挡部件和第二止挡部件。

10、本公开通过将止挡部设置为包括位于主体两侧的第一和第二止挡部件,可在止挡部抵顶臂座时使挤压应力均匀地分布于主体的两侧。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在远离所述臂座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从所述主体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

13、本公开通过在止挡部上设置加强筋,可进一步提升止挡部的强度,有效地限制雨刷臂的旋转/抬起角度。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件。

15、本公开通过止挡部和主体是一体成型件的设置,可提升止挡部与主体的连接强度,且可有效地节省止挡部的生产、装配时间,节约成本,同时还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制作并装配其他部件导致费时费力的问题。

16、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的后雨刷器。



技术特征:

1.一种后雨刷器(1),其用于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所述后雨刷器(1)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座(10)的第二端部(12)包括朝向所述雨刷臂(20)敞开的u型槽(13),所述雨刷臂(20)的第一连接端(21)具有主体(24),所述止挡部(23)从所述主体(24)沿横向方向(y)向外突出,且能够抵顶所述u型槽(13)的支脚(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4)至少部分地落入所述u型槽(13)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3)位于所述u型槽(13)远离所述后挡风玻璃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3)具有沿纵向方向(x)伸长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3)包括沿横向方向(y)位于所述主体(24)两侧的第一止挡部件(231)和第二止挡部件(23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3)在远离所述臂座(10)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23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30)从所述主体(24)沿横向方向(y)向外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雨刷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3)与所述主体(24)为一体成型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雨刷器(1)。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后雨刷器以及包含后雨刷器的车辆。后雨刷器包括:臂座,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臂座在其第一端部被驱动以枢转,使后雨刷器擦拭后挡风玻璃;以及雨刷臂,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至臂座的第二端部且雨刷臂能够相对于臂座在靠近后挡风玻璃的第一位置与远离后挡风玻璃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其中雨刷臂包括止挡部,位于第一连接端且能够抵顶臂座,当止挡部抵顶臂座时,雨刷臂处于第二位置。本公开通过雨刷臂包括止挡部的设计,可避免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并可有效地限制雨刷臂的旋转角度,使其被洗车机清洗时不易被损坏,且当后续刷器安装至后挡风玻璃顶部时可避免因抬起雨刷臂导致碰撞车身顶板(即,扰流板)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程序,田恕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法雷奥温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