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8459发布日期:2023-08-31 21:4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车身前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从为了抑制自然灾害而改善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要求汽车的燃耗改善。另一方面,要求维持或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高强度且轻量的车身构造的开发发展。对于车辆用构造部件、即形成车身骨架的框架,为了在维持现有的碰撞性能的同时实现车身构造的轻量化,形成框架的钢板的高强度化及薄壁化发展。作为车身前部构造,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的下构件和与所述下构件的后端部连结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上构件的构造。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35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在该构造中,在车辆的碰撞时,前碰撞载荷的一部分从下构件向上构件传递。在此,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有载荷局部集中的情况下,存在在所述连结部位发生断裂的可能。

3、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下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以及上构件,其从所述下构件的后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部及所述下构件的前端部相互连结,所述下构件及所述上构件以多个面相互连结,所述下构件及所述上构件的各面的连结部位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偏移。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包括:下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上构件(7),其从下构件的后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下构件及上构件以多个面相互连结,下构件及上构件(7)的各面的连结部位(B1、B2、B3)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南部雅贵,近藤武宏,安在博之,姉川将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