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82016发布日期:2023-05-17 09:3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助力制动,具体为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1、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是在传统的液压制动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操纵机构用一个电子式制动踏板替代了传统的液压制动踏板,取消了体积庞大的真空助力器。

2、而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cn107949510a的中国专利制动力增强器和带这种制动力增强器的制动装置,使用时主要以传动装置3、主轴螺母6、主轴杆4组成,其中,传动装置3的驱动轮12设计有内齿部13,其与主轴螺母6的外齿部10啮合,实现旋转扭矩到水平推力的转换,但是没有脚感反馈,不能反应处刹车的真实感觉;以及根据专利号为cn103754210a的中国专利一种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在使用时采用了梯形丝杠的传动,其传动效率低下。因此目前缺少一种传动效率高,能模拟刹车脚感,并且高度集成的汽车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表面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杆外侧表面与第一端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内侧中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二端盖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子助力制动帮助刹车的制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模拟刹车脚感的脚感模拟机构。

3、优选的,所述制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丝杆螺母、传动丝杆、蜗轮、蜗杆、第二推杆,所述第二端盖一侧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内侧中部套设有传动丝杆,所述丝杆螺母外侧表面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蜗杆内部为中空,所述蜗杆内部活动穿插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第一推杆之间相互卡合进行连接;所述传动丝杆通过螺纹活动旋合设置在丝杆螺母内部,所述蜗轮与丝杆螺母之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通过制动力传动机构可以辅助驾驶员轻松进行刹车,通过螺纹将丝杆螺母、传动丝杆进行连接,在丝杆螺母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丝杆进行平移运动;在蜗轮转动时由于蜗轮通过花键和丝杆螺母连接,从而可以一并带动丝杆螺母进行转动,从而可以通过螺纹驱动传动丝杆进行左右移动。

4、优选的,所述脚感模拟机构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端盖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被固定,通过脚感模拟机构可以模拟刹车的段落感,而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被固定,第二弹簧的这一端可以固定与整个装置的壳体上,由于这是各个领域的公知常识可以方便解决的技术手段,因此本申请文件并未画出。

5、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杆远离第一推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作用盘,所述作用盘一侧设置有刹车建压主缸,所述作用盘与刹车建压主缸之间固定设置有传动杆,所述刹车建压主缸与作用盘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通过作用盘接受横向的动力再由传动杆挤压刹车建压主缸,压力通过后续车辆esc模块分配到各个车轮制动器,达到制动目的;而第三弹簧的作用在于,即使蜗轮、蜗杆部件损坏,传动丝杆无法移动,依旧可以自动推动第二推杆以及刹车建压主缸复位接触刹车,使得刹车在电力设备损坏有依旧可以正常使用。

6、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内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可以帮助形成电脑判断制动踏板的踩踏形成,从而可以帮助后续制动力传动机构的工作。

7、优选的,所述蜗杆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之间传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可以方便带动蜗杆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蜗轮进行转动。

8、优选的,所述传动丝杆与第二推杆之间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卡槽、卡块,所述第二推杆外侧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传动丝杆内侧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活动卡合设置在卡槽内部,通过卡合机构可以方便传动丝杆移动时带动第二推杆移动刹车,而如果装置损坏传动丝杆无法移动,可以活动的第二推杆还是依旧可以用力进行刹车,不会出现刹车失效的情况。

9、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蜗轮与蜗杆接触的摩擦角,如此使得蜗轮蜗杆可以起到自锁的功能,在没有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的情况下,蜗轮不会发生自转,从而可以起到稳定刹车力度的作用。

10、优选的,所述传动丝杆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引导块,所述传动丝杆上端与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引导轨,所述引导块活动套设在引导轨外侧表面,通过支架、引导块、引导轨使得传动丝杆只能进行左右平移运动,而不能根据丝杆螺母以及螺纹的影响下自转。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蜗杆与蜗轮啮合;涡轮的内圈设置花键,通过花键与丝杆螺母连接,在涡轮转动时可以带动丝杆螺母同步转动;丝杆螺母转动时带动传动丝杆旋转;但是由于引导轨和引导块的作用,因此传动丝杆只能做平移动,传动丝杆移动时由于卡块卡在卡槽的右侧边沿,如图2所示,如此可以带动第二推杆移动,如此推动作用盘移动,作用盘克服第二弹簧的阻力使得刹车建压主缸完成建压,压力通过后续esc模块分配到各个车轮制动器,达到制动目的传动效率高,可以将转动快速转换为平动。

13、2、本发明如果由于设备损坏,蜗杆、蜗轮无法转动,传动丝杆无法移动,在踩下制动踏板后,用力第一推杆会强制推动第二推杆移动,从而完成建压。

14、3、本发明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时,第一阶段第一弹簧受压其刚度较小;当持续踩踏时,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接触,开始克服较大的第二弹簧的阻力,此时刚度较大,此脚感模拟可以实现阶段化的递进,为驾驶员提供个性化的脚感定制。

15、4、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分开通过卡合连接,系统有进行主动制动的调节,通过外部采集的传感器信号,ecu模块主动控制电机动作,过程与助力制动相同,完成主缸建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包括第一端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2),所述第一端盖(1)表面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制动踏板(3),所述制动踏板(3)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杆外侧表面与第一端盖(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4)内侧中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一推杆(5),所述第二端盖(2)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子助力制动帮助刹车的制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之间设置有模拟刹车脚感的脚感模拟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丝杆螺母(6)、传动丝杆(7)、蜗轮(8)、蜗杆(9)、第二推杆(10),所述第二端盖(2)一侧设置有丝杆螺母(6),所述丝杆螺母(6)内侧中部套设有传动丝杆(7),所述丝杆螺母(6)外侧表面设置有蜗轮(8),所述蜗轮(8)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蜗杆(9),所述蜗杆(9)与蜗轮(8)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蜗杆(9)内部为中空,所述蜗杆(9)内部活动穿插设置有第二推杆(10),所述第二推杆(10)与第一推杆(5)之间相互卡合进行连接;所述传动丝杆(7)通过螺纹活动旋合设置在丝杆螺母(6)内部,所述蜗轮(8)与丝杆螺母(6)之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感模拟机构包括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所述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二端盖(2)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二弹簧(12)远离第一弹簧(11)的一端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杆(10)远离第一推杆(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作用盘(13),所述作用盘(13)一侧设置有刹车建压主缸(14),所述作用盘(13)与刹车建压主缸(14)之间固定设置有传动杆(15),所述刹车建压主缸(14)与作用盘(13)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5)内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9)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蜗杆(9)之间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丝杆(7)与第二推杆(10)之间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卡槽(18)、卡块(19),所述第二推杆(10)外侧表面开设有卡槽(18),所述传动丝杆(7)内侧侧壁设置有卡块(19),所述卡块(19)活动卡合设置在卡槽(18)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9)的展开螺旋角小于蜗轮(8)与蜗杆(9)接触的摩擦角。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丝杆(7)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架(20),所述支架(20)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引导块(21),所述传动丝杆(7)上端与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引导轨(22),所述引导块(21)活动套设在引导轨(22)外侧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助力制动系统,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表面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杆外侧表面与第一端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内侧中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二端盖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子助力制动帮助刹车的制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模拟刹车脚感的脚感模拟机构。本发明使用效果好,传动效率高,能模拟刹车脚感,并且高度集成,即使意外断电,装置也还是依旧可以用力进行刹车,不会出现刹车失效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壮,颜丙杰,魏凌涛,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