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8250发布日期:2023-09-23 14:1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的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原动机进行收纳的原动机舱内的结构。


背景技术:

1、包括发动机等原动机的车辆驱动用的驱动装置经由固定件而被支承于车身上,并被收纳于原动机舱内。为了抑制被固定件所支承的驱动装置的晃动,从而有时会采用对驱动装置和车身进行连结的转矩杆。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对驱动装置(驱动单元21)和悬架构件(14)进行连结的转矩杆(37)。悬架构件(14)为中空结构,且转矩杆(37)的一端在悬架构件(14)的内部空间内被结合于该悬架构件(14)上。而且,转矩杆(37)从被形成于悬架构件(14)的前面板(25)上的开口(31)穿过并延伸,且转矩杆(37)的另一端被结合于驱动装置(21)上。另外,上述括号内的部件名称及符号为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使用的部件名称及符号,而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部件名称及符号无关。

2、在先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02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在车辆的偏心碰撞以及微小重叠碰撞时,存在为了抑制车身前部的变形而希望使驱动装置持续停留在原动机舱内的情况。

3、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偏心碰撞时以及微小重叠碰撞时抑制驱动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的车辆前部结构。

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5、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具备悬架构件和转矩杆,其中,所述悬架构件为中空结构,且被配置在原动机舱的后方下部处,并结合有悬架的可动部件,所述转矩杆对悬架构件和位于悬架构件的前方的驱动装置进行连结。转矩杆具有被结合于悬架构件上的第一端部、被结合于驱动装置上的第二端部、以及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的杆部。在悬架构件的与驱动装置对置的前壁上形成有供转矩杆的杆部贯穿的开口,转矩杆的第一端部在悬架构件的内部空间内被结合于悬架构件上。杆部的和悬架构件的开口相对应的开口对应部与悬架构件前壁的开口之间的间隙在该开口对应部的左右至少一方处为3mm以下。

6、通过悬架构件前壁的开口的边缘而使转矩杆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抑制了驱动装置的位移。

7、在所述对车辆前部结构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即,转矩杆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在开口对应部处成为最大。此外,能够采用如下方式,即,转矩杆的开口对应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以上。

8、在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能够设为,转矩杆为实心的铝合金制的部件,并且能够设为,开口对应部处的截面形状为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相比而较长的形状。

9、发明效果

10、在车辆的偏心碰撞时或者微小重叠碰撞时,由于转矩杆的运动被限制,因此抑制了被结合于转矩杆上的驱动装置的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的偏心碰撞以及微小重叠碰撞中能够抑制驱动装置的位移的车辆前部结构。转矩杆(22)对驱动装置(14)和悬架构件(20)进行连结。悬架构件(20)为中空结构,且在前壁(30)上形成有前壁开口(32)。转矩杆(22)的后端部(24)在悬架构件(20)的内部空间(42)内结合于悬架构件(20)上,前端部(26)经由托架(70)而结合于驱动装置(14)上。转矩杆(22)的和前壁开口(32)相对应的开口对应部(76)与前壁开口(32)之间的间隙在开口对应部的左右至少一方处为3mm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国谷武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