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34727167发布日期:2023-07-07 21:2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辅助配件,具体为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刹车系统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汽车减速、停车起到保护作用,驾驶员通过不同力度的踩踏刹车踏板可以控制汽车行驶度,以保障车辆可以平稳行驶。

2、现有的关于私家车的刹车系统装置其仅仅装配在驾驶位,对于新手司机而言,通常会在副驾配置一名经验丰富的司机来对新手司机加以引导,但新手司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无法根据副驾司机的指令进行操作,而副驾司机又无法踩踏到主驾部位的刹车踏板,从而容易导致事故产生。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包括安装组件、主驾同步组件和副驾控制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共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安装有副驾控制组件,另一个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安装有主驾同步组件,所述副驾控制组件包括立杆、扭簧轴、刹车模拟踏板、滑槽、压力传感器和同步滑杆,所述立杆的顶部中心表面设置有扭簧轴,且扭簧轴的表面连接有刹车模拟踏板,所述立杆顶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顶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刹车模拟踏板的顶部固定有同步滑杆,所述主驾同步组件包括刹车踏板、螺纹盒、夹持件、调节螺栓、伺服电机、收卷轮、转向轮和拉绳,所述刹车踏板的底部设置有螺纹盒,且螺纹盒的内壁穿设有夹持件,所述螺纹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中部固定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收卷轮,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左侧设置有转向轮,且转向轮的表面穿设有拉绳。

3、进一步的,所述同步滑杆的外表面与压力传感器的底面相接触,且同步滑杆通过刹车模拟踏板与滑槽滑动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与安装组件之间呈插接连接,且立杆的顶部为圆盘状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夹持件转动连接,且夹持件共设置有两个。

6、进一步的,所述拉绳的一端与螺纹盒固定连接,且拉绳的另一端与收卷轮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座、螺纹柱、螺管和撑板,所述底座的内部穿设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撑板。

8、进一步的,所述螺管共设置有两个,且螺管之间呈相对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螺帽和螺环,所述螺纹柱远离撑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帽,且螺纹柱靠近螺管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环。

10、进一步的,所述螺环位于螺管和底座之间,且螺纹柱与底座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12、步骤一:先安置主驾同步组件和副驾控制组件,将一个安装组件置于副驾驶位置,转动螺管使其沿螺纹柱表面旋转并伸出,直至两个撑板分别贴于副驾驶两侧的立壁上,再转动螺环使其沿螺纹柱表面旋转并贴至底座侧面,同理另一个安装组件置于主驾驶位置亦是如此安装;

13、步骤二:夹持件钩挂于主驾驶位置中的刹车踏板上,并拧动调节螺栓使其沿螺纹盒内部旋转并移动,从而调节夹持件之间的间距,直至夹持件牢牢夹持住刹车踏板;

14、步骤三:人员于副驾驶位置踩踏刹车模拟踏板使其以扭簧轴为圆心进行旋转,同时同步滑杆随之沿滑槽内壁滑动,且同步滑杆始终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压力传感器的触点采用分布式设计,同步滑杆滑动过程中对应的触点被触发;

15、步骤四:每一个触点对应刹车模拟踏板的旋转角度,且触点之间的间距对应收卷轮的旋转角度,触点被触发后利用蓝牙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收卷轮旋转对应角度以对拉绳进行收卷,拉绳受力拉动刹车踏板旋转与刹车模拟踏板一致的旋转角度,从而通过刹车踏板对车辆加以减速、制动控制;

16、步骤五:副驾驶人员松开刹车模拟踏板后其通过扭簧轴自动复位,同时同步滑杆回至初始位置,此时触点不被触发,从而使得伺服电机带动收卷轮放出拉绳,同时刹车踏板自动复位,由此以待下次使用。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副驾人员踩踏刹车模拟踏板,此时压力传感器的触点被触发,同时主驾位置的伺服电机带动收卷轮旋转对应角度以对拉绳进行收卷,拉绳受力拉动刹车踏板旋转与刹车模拟踏板一致的旋转角度,从而通过刹车踏板对车辆加以减速、制动控制,由此便于副驾位置上驾驶经验丰富的人员在陪同新手司机通过私家车出行时针对突发情况下可以控制车辆以避免事故发生。

19、2.该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安装组件共有两个,并分别安装有副驾控制组件、主驾同步组件,转动螺管使其沿螺纹柱表面旋转并伸出,直至两个撑板分别贴于副驾驶或主驾驶两侧的立壁上,再转动螺环使其沿螺纹柱表面旋转并贴至底座侧面,由此将安装组件固定安装于副驾驶或主驾驶位置,且后期只需拧动螺管使其沿螺纹柱表面靠近底座,从而在不破坏车体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拆装。

20、3.该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夹持件钩挂于主驾驶位置中的刹车踏板上,并拧动调节螺栓使其沿螺纹盒内部旋转并移动,从而调节夹持件之间的间距,直至夹持件牢牢夹持住刹车踏板,其中夹持件的形状与刹车踏板的形状相适配,后期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可使得夹持件松开对刹车踏板的夹持,从而方便后期取下夹持件。

21、4.该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采用伺服电机带动收卷轮旋转以对拉绳进行收卷或放出,拉绳在收放过程中通过转向轮进行转向,由此有利于降低主驾同步组件的体积以便更好的适应驾驶位底部的狭小空间,并且不妨碍到刹车踏板的运行轨迹。



技术特征:

1.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包括安装组件(1)、主驾同步组件(2)和副驾控制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共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安装组件(1)的表面安装有副驾控制组件(3),另一个所述安装组件(1)的表面安装有主驾同步组件(2),所述副驾控制组件(3)包括立杆(301)、扭簧轴(302)、刹车模拟踏板(303)、滑槽(304)、压力传感器(305)和同步滑杆(306),所述立杆(301)的顶部中心表面设置有扭簧轴(302),且扭簧轴(302)的表面连接有刹车模拟踏板(303),所述立杆(301)顶部开设有滑槽(304),且滑槽(304)的内壁顶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05),所述刹车模拟踏板(303)的顶部固定有同步滑杆(306),所述主驾同步组件(2)包括刹车踏板(201)、螺纹盒(202)、夹持件(203)、调节螺栓(204)、伺服电机(205)、收卷轮(206)、转向轮(207)和拉绳(208),所述刹车踏板(20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盒(202),且螺纹盒(202)的内壁穿设有夹持件(203),所述螺纹盒(20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204),所述安装组件(1)的表面中部固定有伺服电机(205),且伺服电机(205)的输出端连接有收卷轮(206),所述安装组件(1)的表面左侧设置有转向轮(207),且转向轮(207)的表面穿设有拉绳(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杆(306)的外表面与压力传感器(305)的底面相接触,且同步滑杆(306)通过刹车模拟踏板(303)与滑槽(30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01)与安装组件(1)之间呈插接连接,且立杆(301)的顶部为圆盘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204)的端部与夹持件(203)转动连接,且夹持件(203)共设置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208)的一端与螺纹盒(202)固定连接,且拉绳(208)的另一端与收卷轮(20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包括底座(101)、螺纹柱(102)、螺管(103)和撑板(104),所述底座(101)的内部穿设有螺纹柱(102),且螺纹柱(10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管(103),所述螺管(103)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撑板(1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管(103)共设置有两个,且螺管(103)之间呈相对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还包括螺帽(105)和螺环(106),所述螺纹柱(102)远离撑板(10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帽(105),且螺纹柱(102)靠近螺管(10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环(1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环(106)位于螺管(103)和底座(101)之间,且螺纹柱(102)与底座(101)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刹车系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汽车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主驾同步组件和副驾控制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共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安装有副驾控制组件,另一个所述安装组件的表面安装有主驾同步组件,所述刹车踏板的底部设置有螺纹盒。该刹车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踩踏刹车模拟踏板使压力传感器的触点被触发,伺服电机带动收卷轮旋转对应角度以对拉绳进行收卷,拉绳受力拉动刹车踏板旋转与刹车模拟踏板一致的旋转角度,从而通过刹车踏板对车辆加以减速、制动控制,由此便于副驾位置上驾驶经验丰富的人员在陪同新手司机通过私家车出行时针对突发情况下可以控制车辆以避免事故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何士龙,郭艳利,李令龙,曲世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鲁东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