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硬度调节装置、方法及座椅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44182发布日期:2023-08-17 23:0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硬度调节装置、方法及座椅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硬度调节装置、方法及座椅。


背景技术:

1、汽车座椅是驾乘人员与汽车之间的交互部件,与其他部件不同,汽车座椅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和性能。由于汽车座椅直接接触驾乘人员身体,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吸收乘坐时感受到的振动、提供缓冲感、转弯时倾斜身体、初始舒适性以及长途旅行时的疲劳等各种要求。

2、目前,通过在坐垫的上表面应用低密度泡沫,以增加乘坐的舒适性,在坐垫的下表面应用高密度泡沫,以吸收低频振动、减少疲劳。

3、但是,不同的乘客坐在座椅上时的身体压力分布不同,对乘坐舒适性的偏好也不同,而现有汽车座椅的坐垫通常具有相同的压缩硬度和固定的密度,这使得汽车座椅只能满足部分驾乘人员乘坐时的舒适性,对减少长途驾驶的疲劳的效果也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汽车座椅能够满足不同体型和偏好的驾乘人员对舒适性的需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包括:

3、泡沫主体,包括第一泡沫层和/或第二泡沫层,所述第一泡沫层用于设于座椅的坐垫上,所述第二泡沫层用于设于所述座椅的靠背上;

4、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所述第一泡沫层背和/或所述第二泡沫层的一侧设有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在所述第一泡沫层的厚度方向上压缩所述第一泡沫层,或在所述第二泡沫层的厚度方向上压缩所述第二泡沫层;

5、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压缩所述泡沫主体。

6、可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杆本体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杆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杆本体的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或者重合设置。

7、可选地,所述杆本体沿周向设有弧面部,所述弧面部用于挤压所述泡沫主体。

8、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组,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与所述调节杆驱动连接。

9、可选地,所述座椅硬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座椅硬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耐磨件,所述耐磨件设于所述泡沫主体朝向所述调节杆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调节杆抵接。

11、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所述调节杆,多个所述调节杆平行且间隔设置;

12、和/或,所述第一泡沫层和/或所述第二泡沫层的密度介于(40-45)kg/m3之间。

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座椅硬度调节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包括:

14、获取用户选择的座椅硬度模式;其中,所述座椅硬度模式包括普通模式、柔软模式和健康模式;

15、当所述座椅硬度模式为所述普通模式时,通过所述座椅硬度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控制泡沫主体的第一泡沫层所对应的多个调节杆中的一部分转动至第二位置、另一部分转动至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和/或,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第二泡沫层所对应的多个所述调节杆中的一部分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另一部分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6、当所述座椅硬度模式为所述柔软模式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多个所述调节杆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7、当所述座椅硬度模式为所述健康模式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泡沫层所对应的多个所述调节杆中的一部分转动至第三位置、另一部分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和/或,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泡沫层所对应的多个所述调节杆中的一部分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另一部分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8、其中,所述泡沫主体上与所述调节杆所对应的区域的压缩量在所述调节杆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为第一预设压缩量、在所述调节杆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为第二预设压缩量、在所述调节杆转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为第三预设压缩量,且所述第二预设压缩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缩量并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压缩量。

19、这样,可通过获取用户选择的座椅硬度模式,并根据用户选择的座椅硬度模式控制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多个调节杆转动,当各个调节杆转动至与座椅硬度模式相对应的位置时,泡沫主体的压缩量达到预设压缩量,此时,座椅的硬度达到座椅硬度模式所对应的硬度。如此,以实现对座椅不同部位的硬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20、可选地,所述座椅硬度模式还包括用户模式,所述座椅硬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21、当所述座椅硬度模式为所述用户模式时,分别获取所述用户所选择的所述泡沫主体的不同区域的目标硬度;

22、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泡沫主体的不同区域所对应的所述调节杆转动至所述目标硬度所对应的预设位置。

2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发明可通过将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汽车座椅上,以利用座椅硬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汽车座椅的硬度,具体而言,可通过将泡沫主体的第一泡沫层装设于汽车座椅的坐垫上,并在例如第一泡沫层背离用户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调节杆,通过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泡沫层的不同部位所对应的调节杆转动来压缩第一泡沫层,以将坐垫上对身体压力集中的臀部区域的硬度调整到用户所需的硬度,同时,还可通过将泡沫主体的第二泡沫层装设于汽车座椅的靠背上,并在例如第二泡沫层背离用户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调节杆,通过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二泡沫层的不同部位所对应的调节转动来压缩第二泡沫层,以将靠背上对身体压力集中的腰部区域的硬度调整到用户所需的硬度,如此以实现对汽车座椅不同部位的硬度调节,而且,也使得座椅硬度调节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体型和偏好来调节座椅不同部位的硬度,从而满足不同体型和偏好的驾乘人员对舒适性的需求,进而可以减少长途驾驶时的疲劳。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包括杆本体(21)和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的一端与所述杆本体(21)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22)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旋转轴(22)的轴线与所述杆本体(21)的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或者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本体(21)沿周向设有弧面部(211),所述弧面部(211)用于挤压所述泡沫主体(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和齿轮组(32),所述电机(31)通过所述齿轮组(32)与所述调节杆(2)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4),所述显示单元(4)与所述驱动机构(3)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件(5),所述耐磨件(5)设于所述泡沫主体(1)朝向所述调节杆(2)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调节杆(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所述调节杆(2),多个所述调节杆(2)平行且间隔设置;

8.一种座椅硬度调节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硬度模式还包括用户模式,所述座椅硬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硬度调节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硬度调节装置、方法及座椅,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座椅硬度调节装置包括:泡沫主体,包括第一泡沫层和/或第二泡沫层,第一泡沫层用于设于座椅的坐垫上,第二泡沫层用于设于座椅的靠背上;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第一泡沫层和/或第二泡沫层的一侧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用于在第一泡沫层的厚度方向上压缩第一泡沫层,或在第二泡沫层的厚度方向上压缩第二泡沫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杆转动以压缩泡沫主体。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体型和偏好来调节座椅不同部位的硬度,从而满足不同体型和偏好的驾乘人员对舒适性的需求,进而可以减少长途驾驶时的疲劳。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微,高梦鸾,郭秋彦,乔蒙,乔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