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36382发布日期:2023-07-12 19:4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热管理装置包括多个散热单元,以满足多个待散热装置对散热温度的不同需求,例如储能电站中储能电池和逆变器需要以不同的散热温度进行散热,因此需要储能电站中设置有不同的散热单元分别对储能电池和逆变器进行散热。

2、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现有的热管理装置需要设置多个不同的散热单元,因此多个散热单元不仅会增加装置的整体能耗,同时会让装置的结构相对复杂,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待散热装置的热管理装置能耗高、结构复杂的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包括:

3、设有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散热循环回路,用于给第一待散热装置散热;

4、设有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二散热循环回路,用于给第二待散热装置散热,其中,第一待散热装置与第二待散热装置存在温差;

5、制冷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分别通过第一换热装置以及第二换热装置与第一循环回路以及第二循环回路进行换热,制冷循环回路设置有压缩机,压缩机设置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以及出气口,其中,压缩机通过第一吸气口以及出气口与第一换热装置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压缩机通过第二吸气口以及出气口与第二换热装置形成第二制冷循环回路。

6、可选地,所述第一待散热装置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待散热装置的温度,第一制冷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调节进入第一换热装置冷媒流量的第一调节元件;

7、第二制冷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调节进入第二换热装置冷媒流量的第二调节元件或者用于限定进入第二换热装置冷媒流量的毛细管。

8、可选地,制冷循环回路还设置有冷凝器,出气口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分别与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连通。

9、可选地,第一散热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给第一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一冷却部件,第一冷却部件通过第一出液管和第一进液管与第一换热装置连通;

10、第二散热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给第二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二冷却部件,第二冷却部件通过第二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与第二换热装置连通。

11、可选地,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

12、可选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两个循环泵和两个膨胀水箱,一循环泵的一端与第一出液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连通,一膨胀水箱与第一出液管连通;

13、另一循环泵的一端与第二出液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换热装置连通,另一膨胀水箱与第二出液管连通。

14、可选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均设置有过滤器。

15、可选地,第一待散热装置的温度小于第二待散热装置的温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的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进液管连通。

16、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热管理装置。

17、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热管理装置或者应用于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储能设备,第一散热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给第一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一冷却部件,第二散热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给第二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二冷却部件,在热管理装置的运行过程中,控制方法包括:

18、s1、检测第一冷却部件的入口处的冷却液的实际温度t1和第二冷却部件的入口处的冷却液的实际温度t2;

19、s2、判断t1是否满足k1-a≤t1≤k1+a,判断t2是否满足k2-b≤t2≤k2+b,其中,k1为第一温度预设值,a为第一温度精度值,k2为第二温度预设值,b为第二温度精度值,当t1和t2均在预设区间范围内时,不进行调节,当t1和t2的至少一者不在预设区间范围内时,进行下一步;

20、s3、当t1<k1-a时或当t2<k2-b且k1-a≤t1≤k1+a时,降低压缩机的频率,然后重复s1和s2;

21、当t1>k1+a时或当t2>k2+b且k1-a≤t1≤k1+a时,升高压缩机的频率,然后重复s1和s2。

22、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及控制方法,第一散热循环回路的冷却液和第二散热循环回路的冷却液能够分别在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中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蒸发吸收冷却液的热量,即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装置采用双蒸发温度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散热循环回路的冷却液和第二散热循环回路的冷却液分别以最佳温度与第一待散热装置和第二待散热装置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给第一待散热装置和第二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的效率,降低了热管理装置的整体能耗;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连通的两个低压缸,通过两个低压缸的排量配比,实现单机双蒸发温度的制冷效果,进而无需采用多个压缩机,既降低了热管理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又节省了成本。

2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散热装置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待散热装置的温度,所述第一制冷循环回路设置有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41)冷媒流量的第一调节元件(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10)还设置有冷凝器(12),所述出气口(111)与所述冷凝器(12)连通,所述冷凝器(12)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41)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14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循环回路(211)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第一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一冷却部件(221),所述第一冷却部件(221)通过第一出液管(231)和第一进液管(232)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4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231)、所述第一进液管(232)、所述第二出液管(233)和所述第二进液管(234)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4)和/或压力传感器(2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两个循环泵(26)和两个膨胀水箱(27),一所述循环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2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41)连通,一所述膨胀水箱(27)与所述第一出液管(23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231)和所述第二出液管(233)均设置有过滤器(2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散热装置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待散热装置的温度,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加热器(29),所述加热器(2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4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232)连通。

9.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

10.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或应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设备,所述第一散热循环回路(211)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第一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一冷却部件(221),所述第二散热循环回路(212)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第二待散热装置散热的第二冷却部件(222),在所述热管理装置的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热管理装置、储能设备及控制方法,热管理装置包括:设有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散热循环回路,用于给第一待散热装置散热;设有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二散热循环回路,用于给第二待散热装置散热;制冷循环回路,其分别通过第一换热装置以及第二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循环回路以及第二散热循环回路进行换热,制冷循环回路设置有压缩机,其中,压缩机通过第一吸气口以及出气口与第一换热装置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压缩机通过第二吸气口以及出气口与第二换热装置形成第二制冷循环回路。如此设置,提高了给不同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的效率,降低热管理装置的整体能耗,而且实现单机双蒸发温度的制冷效果,降低了热管理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节省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柯彬彬,王祝祥,杨水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