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油箱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86019发布日期:2023-09-01 06:4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油箱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燃油,特别涉及一种双油箱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重型卡车上,为充分利用整车空间装更多的燃油,经常有双油箱的配置,以提升续驶里程,对于牵引车,两个油箱分列整车左右侧,副油箱油管需要跨过车架连接至主油箱。

2、相关技术中,有用燃油切换阀来使用副油箱燃油的,这种方案结构较复杂,油管数量多,切换阀本身也价格昂贵,特别是采用电动切换阀的,而手动切换阀使用不方便。

3、也有用连通方案的,也即,连通油管分别与左、右油箱底部的油管接头相连,为避开传动轴,油管中间位置较高,固定在车架横梁上,利用虹吸作用把副油箱吸到主油箱中,与主油箱中的燃油混合,通过主油箱中的吸油管供给发动机使用。

4、但是,采用连通油管的方案,需要在加注时完全排空连通油管内的空气,这就需要有很高的一次性加注高度,即油箱内的加注液位高度与连通油管内最高点的高度差需要很大,而在整车布置中,油箱的布置高度和横梁位置都是受限的,若高度差不足,在副油箱侧连通油管内液位高度到一定时,会有一部分油先越过连通油管内最高点到达靠近主油箱底面处的连通油管中,这少部分燃油无法进入主油箱中,就会在连通油管中间产生空气柱,形成气阻,导致副油箱侧的连通油管内的燃油无法继续向主油箱侧流动,导致无法完全连通,在车辆行驶中副油箱中的燃油就无法进入主油箱中。

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双油箱装置及车辆,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油箱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连通油管中产生空气柱,形成气阻,导致副油箱侧的连通油管内的燃油无法继续向主油箱侧流动的问题。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油箱装置,其包括:第一油箱,所述第一油箱内设置有吸油管,所述第一油箱的侧面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第一油箱内还设有内部导管,所述内部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内部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吸油管连通,其中,所述进油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内部导管的第二端所处的位置;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通过连通油管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的侧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油箱的底部,且所述凸台高于所述第一油箱的底面,所述进油口设于所述凸台。也即凸台靠近油箱的底部,但高于底面,方便燃油从上而下径内部导管流入吸油管中,凸台上可以固定有接头,接头的一端与连通油管的输入端相连,接头的另一端为快插结构,通过快插结构与内部导管相连,方便接头与内部导管的装配,使得连通油管通过接头与内部导管连通。

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的底部设置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包括互成夹角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且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内部导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与所述吸油管连通。内部导管可以通过导通管间接的实现与吸油管连接,且通过设置互成夹角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可以将接近水平方向的内部导管换向至竖直方向,以便于与吸油管连接。

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油管上布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吸油管具有吸油口,所述吸油口布置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内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过滤网连通,且所述第一管与所述吸油口连通。第一管可以连通至第一过滤网,从第一管出来的燃油能够通过第一过滤网进入第一过滤网的内部,并且进入第一过滤网内部的燃油进一步可以进入吸油口中,第一管的端部可以设置在吸油口的附近或者上下正对吸油口,这样从第一管中出来的燃油就可以直接经过过滤网到达吸油口处;且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燃油可以经过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再进入发动机,为发动机提供干净的燃油。

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固设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具有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且所述锥形通孔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连通;所述锥形通孔的下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管外,且所述第一管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锥形通孔密封配合的锥形面。其中,锥形通孔可以全部套设于第一管外,也可以部分套设于第一管外,锥形通孔的内壁是锥形的,第一管的外壁设置有锥形面,锥形通孔可以套设在锥形面上,与锥形面相配合并密封,同时锥形面的设计具有导向作用,方便橡胶垫块和吸油管向下装配时与第一管配合。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通孔的上端正对所述吸油口。如此设置,从第一管中流出的燃油可以通过锥形通孔的上端近距离的流动至吸油口中,而不易向锥形通孔上端的周围扩散;在车辆允许时,吸油口处会产生负压,通过吸油口处的负压及虹吸的双重作用,可以使连通油管内的流量增大,可以顺利的为发动机提供充足的燃油,而锥形通孔的上端正对并靠近吸油口,方便利用吸油口处的负压。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的底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管插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第一管的底部设置有堵头。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管的底部设置堵头,可以防止第一管中的燃油通过第一油箱的底部溢出。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箱内设有油量传感器,所述油量传感器包括所述吸油管。吸油管可以是油量传感器的一部分,油量传感器可以对通过吸油管的燃油进行油量检测。上述的橡胶垫块可以设置于油量传感器的底部,有利于油量传感器的装配及连接处的密封。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箱的底面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第二油箱内焊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包围所述出油口的四周,且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油箱的底面贴合;所述连通油管与所述出油口连通。如此设置,使得连通油管内的燃油就是经过过滤的。

1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车架,以及布设于所述车架的上述的双油箱装置。

1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油箱装置及车辆,由于第一油箱的进油口设置在其侧面而非底面,设置在侧面的进油口的位置会高于第一油箱的底面,且进油口的位置还高于内部导管的第二端所处的位置,使得燃油到达进油口处时,能够从内部导管位置较高的第一端自动流至位置相对低一些的第二端,进而从第二端进入吸油管中供发动机使用,因此,第二油箱中的燃油在越过连通油管的最高点后,可以直接向下进入第一油箱中,不易在第二油箱与第一油箱之间的连通油管内停留,可以持续挤出连通油管内的空气,无气阻产生,可以顺利的全部连通,实现向第一油箱供油。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通孔(231)的上端正对所述吸油口。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1)内设有油量传感器(2),所述油量传感器(2)包括所述吸油管(2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架,以及布设于所述车架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油箱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油箱装置及车辆,其包括:第一油箱,第一油箱内设置有吸油管,第一油箱的侧面设置有进油口,第一油箱内还设有内部导管,内部导管的第一端与进油口连通,内部导管的第二端与吸油管连通,其中,进油口的位置高于内部导管的第二端所处的位置;第二油箱,第二油箱通过连通油管与进油口连通。由于第一油箱的进油口设置在其侧面而非底面,进油口的位置还高于内部导管的第二端所处的位置,使得燃油到达进油口处时,能够从内部导管位置较高的第一端自动流至位置相对低一些的第二端,进而从第二端进入吸油管中供发动机使用,因此,可以持续挤出连通油管内的空气,无气阻产生,可以顺利的全部连通,实现向第一油箱供油。

技术研发人员:陆德福,喻超,陈燕,管嘉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