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9543发布日期:2023-08-17 02:1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越野车,尤其涉及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是越野车滑柱总成中的一个零件。越野车的滑柱总成,作为底盘悬架系统的关键零件,通常是将减振器、螺旋弹簧、弹簧座、缓冲块、上支撑结构等零件集成为一个模块,以实现支承车辆的载荷、保持车身姿态、缓和路面不平带来的冲击、衰减因路面不平产生的振动、限制车轮向上和向下的跳动等。

2、越野车通常为非承载式车身,其滑柱总成上端和车架上的固定支架相连接。相关技术中,越野车的滑柱上支撑结构通常是上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位仅有一部分,为钢板冲压一体成型,上支撑结构的支撑衬套为单一的橡胶结构,无金属骨架,且上支撑结构不包含缓冲垫。此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3、1、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的强度不足、耐久性差;2、滑柱上支结构的重量大、布置较为困难;3、滑柱上支撑结构的支撑衬套刚度单一,不可变化(在滑柱总成的减振器向拉伸和压缩两个方向运动时,支撑衬套提供的刚度相同),降低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4、滑柱上支撑结构和滑柱总成的弹簧座之间无缓冲垫,来自路面的细微振动无法被有效隔绝,降低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4、5、滑柱上支撑结构的通用性不强且成本偏高;6、滑柱总成在装配、维修时,拆装不方便,且容易错装;

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越野车的滑柱上支撑结构,以克服以上缺陷,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滑柱上支撑结构强度不足、耐久性差、降低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等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所述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包括:

4、上支撑部位和下支撑部位,所述下支撑部位与所述上支撑部位定位并焊接;

5、其中,所述上支撑部位包括:安装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安装面板中部的中间凸起部位;所述中间凸起部位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用于所述越野车的滑柱总成的减振器活塞杆穿过;所述安装面板为平板,用于在所述上支撑结构和所述越野车的车架上的固定支架相连接时,进行贴合;

6、其中,所述下支撑部位包括: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凹陷,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用于所述减振器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部位的表面为平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贴合;所述第二部位为圆柱形杯状,所述圆柱形杯状的杯底设有通孔,用于所述减振器活塞杆穿过,所述圆柱形杯状的杯底与所述第一部位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7、可选的,所述第二部位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部位的内径大于所述滑柱总成的缓冲块的外径。

8、可选的,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

9、支撑衬套;所述支撑衬套通过与所述下支撑部位的过盈配合,固定于所述下支撑部位的上方;

10、所述支撑衬套包括:支撑衬套外骨架、支撑衬套橡胶和支撑衬套内骨架;其中,所述支撑衬套内骨架、所述支撑衬套外骨架和所述支撑衬套橡胶通过橡胶的硫化粘接在一起。

11、可选的,所述中间凸起部位为圆柱形状;所述中间凸起部位的内径与所述支撑衬套外骨架的最大外径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用于对所述支撑衬套的上端进行包裹,并为所述支撑衬套橡胶上端的压缩变形提供支撑面。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为凹陷的圆柱形状,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的内径与所述支撑衬套外骨架的最大外径之间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用于保证所述支撑衬套能够压入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并为所述支撑衬套橡胶下端的压缩变形提供支撑面。

13、可选的,所述支撑衬套内骨架的上端部位的表面为圆柱形平面,所述支撑衬套内骨架的下端部位为外圈厚且中间薄的形状,用于当所述支撑衬套受到所述滑柱总成的减振器所施加的方向相反的力时,所述支撑衬套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刚度;

14、所述支撑衬套内骨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减振器活塞杆上端接头部位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减振器活塞杆的外径,用于实现所述减振器与所述上支撑结构的固定。

15、可选的,所述支撑衬套橡胶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环形槽,用于调节所述支撑衬套的刚度;

16、所述支撑衬套橡胶的上端呈第一幅度的喇叭口状,所述支撑衬套的下端呈第二幅度的喇叭口状;

17、其中,所述第一幅度大于所述第二幅度,以实现当所述支撑衬套受到所述滑柱总成的所述减振器所施加的方向相反的力时,所述支撑衬套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刚度。

18、可选的,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装配螺栓;

19、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结构装配螺栓的螺杆外径;

20、所述第一部位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结构装配螺栓的螺杆外径;

21、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对齐,且数量相同,用于所述支撑结构装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上支撑部位与所述下支撑部位固定,并将所述滑柱总成和所述固定支架相连接。

22、可选的,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

23、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滑柱总成的弹簧座与所述下支撑部位之间;

24、所述缓冲垫包括:缓冲垫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缓冲垫本体上的缓冲垫凹槽;

25、所述缓冲垫本体为圆环形状,所述缓冲垫本体的外圈直径与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的最大外径相同,所述缓冲垫本体的内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的最大外径;

26、所述缓冲垫凹槽的数量与所述支撑结构装配螺栓的数量相同,所述缓冲垫凹槽与所述支撑结构装配螺栓一一对齐;

27、所述安装面板的外周圈带有翻边,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垫的径向过度变形。

28、可选的,所述中间凸起部位上设置有三角标识,所述三角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滑柱

29、总成的安装朝向;其中,所述三角标识顶角所指示的方向为朝向所述越野车的轮胎的方向。

30、本发明实施例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强度高、耐久性好、重量更轻且成本低廉,在整车上的布置更加容易,且设置在滑柱总成的弹簧座与下支撑部位之间的缓冲垫,可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设置安装指示标识(上述中间凸起部位上的三角标识)可有效避免错装;本发明实施例的滑柱上支撑结构的通用性强,适用于多款越野车型。



技术特征:

1.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凸起部位为圆柱形状;所述中间凸起部位的内径与所述支撑衬套外骨架的最大外径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用于对所述支撑衬套的上端进行包裹,并为所述支撑衬套橡胶上端的压缩变形提供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装配螺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部位和下支撑部位,下支撑部位与上支撑部位定位并焊接;上支撑部位包括:安装面板以及位于安装面板中部的中间凸起部位;中间凸起部位的中心设置有通孔,安装面板为平板,下支撑部位包括: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凹陷,第一部位的中间部位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第一部位的表面为平面,第二部位为圆柱形杯状,圆柱形杯状的杯底设有通孔,圆柱形杯状的杯底与第一部位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由此,可提高越野车滑柱上支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