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文档序号:35274341发布日期:2023-08-30 22:2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具体为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2、经检索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号cn205039593u中公开了一种下沉式充电桩,包括地下室,地下室包括侧墙、底墙、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均与地面平齐,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与第一盖板相连接,支撑杆一侧设置有齿条,支撑杆另一侧与充电装置相连接,充电装置包括闭合门、充电插座,充电装置底部与底墙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二盖板下方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齿轮相连接,齿轮与齿条相连接,步进电机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控制开关上方设置有盖板。

3、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下沉式充电桩在使用完毕后,会下沉至地面以下,再通过盖板来密封充电桩与地面的连接处,由于刚刚使用后的充电桩内部温度较高,如果此时收纳到地面以下后,充电桩处于密封环境中,内部的温度不易散发,进而导致充电桩散热不佳,目前使用的充电桩上安装有散热格栅网,并通过散热格栅网来进行散热,由于充电桩上升至地面以上时,空气是流通的,所以散热格栅网能够保证充电桩的散热,而充电桩下沉到地面以下后,充电桩所处环境封闭,空气不流动,而散热格栅网会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充电桩内部温度朝外散发的速率,另外虽然可以通过在散热格栅网上安装散热扇来进行主动散热,但是散热扇开启时,会耗费电力能源,且由于充电桩下沉到位后,充电桩所处环境封闭,即使散热扇开启,也不会较大程度实现充电桩的散热。

4、因此,综上所述,如何在下沉式充电桩下沉到地面以下后,使得充电桩快速散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包括顶部开设有安装槽的预埋仓,所述预埋仓内安装有能上下移动的充电桩的机体,所述机体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能够卡合于安装槽内,还包括:

3、设于所述机体侧壁上的连通口,所述机体内安装有能够遮挡所述连通口的散热格栅网;

4、用于驱动所述机体在所述预埋仓内上下移动的举升部;

5、用于驱动所述散热格栅网朝所述机体内侧移动的移动部;

6、用于在所述机体朝下移动时,对所述连通口内部进行通气的通气部;

7、用于在所述连通口内部通气时,能够驱动所述盖板朝上移动的浮动部。

8、优选地,所述举升部包括:

9、安装在所述机体底部的托板;

10、竖直安装于所述预埋仓内的,且气缸杆与所述托板连接的举升气缸。

11、优选地,所述移动部包括:

12、水平设于所述散热格栅网上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散热格栅网的一端滑动穿出所述机体,且转动连接有滚轮;

13、设于所述预埋仓内侧壁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由两个倾斜段和竖直段构成,所述滚轮能够在所述支架的倾斜段和竖直段上滚动;

14、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杆朝所述机体外侧方向移动的弹性驱动机构。

15、优选地,所述弹性驱动机构包括:

16、套装于所述滑动杆穿出所述机体一端上的限位环;

17、套绕于所述滑动杆上的,且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机体外壁的第一弹簧。

18、优选地,所述通气部包括:

19、竖直设于所述预埋仓内顶壁上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下端封闭,且其外壁上设有内部空心的连通座,所述连通座与所述固定筒的下端部通过气管连接;

20、设于所述托板两侧的支撑架;

21、竖直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滑动穿入所述固定筒内且固接有活塞;

22、用于在所述机体朝下移动至所述连通口和所述连通座处于同轴状态时,使得所述连通口、所述连通座贯通的连通机构。

23、优选地,所述连通机构包括:

24、固定安装于所述连通座口部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端面与所述连通座端面齐平;

25、活动套装于所述连通座上的滑动环,所述滑动环上通过连接杆设有一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密封环端面相抵时,能够对所述密封环上的环孔进行密封;

26、套绕于所述连通座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朝所述机体内侧方向弹性抵顶滑动环;

27、固接于所述滑动环周缘上的滑动销,所述托板侧壁上竖直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动销插合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包括斜槽和直槽,所述斜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滑动销的外径,所述直槽上端与所述斜槽下端贯通,且所述斜槽的上端朝所述机体内侧方向倾斜设置。

28、优选地,所述固定筒上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透气槽。

29、优选地,所述浮动部包括:

30、竖直固接于所述机体内顶壁的,且上下两侧敞口的滑动筒;

31、竖直固接于所述盖板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端设有橡胶垫;

32、设于所述驱动杆下端的,且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动筒内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对所述驱动杆朝上移动进行限位,且所述限位环外径小于所述滑动筒内径;

33、开设于所述机体顶部的、且与所述滑动筒内部贯通的连通槽;

34、套绕于所述驱动杆上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朝下弹性抵顶所述限位环。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6、本发明通过设置机体在收纳至预埋仓内的过程中,由移动部驱动散热格栅网朝预埋仓内侧移动,进而使得原先遮挡连通口的散热格栅网远离连通口,进而使得连通口的散热通风面积较大,对空气流动的阻隔效果下降,大大提升了机体的散热通风效果;

37、本发明通过设置通气部,在机体下沉并收纳至预埋仓内的过程中,能够往机体内侧产生气流,气流由连通口进入机体内,使得机体内空气能够流动;

38、本发明通过设置浮动部,在机体朝下移动时,盖板能够朝上移动,使得安装槽的口部敞开,进而使得机体内流动的空气能够从安装槽逸散出来,实现空气的流动,由于无需设置散热扇等部件来产生空气流动,以实现对机体内部的散热,这样减少了电力能源消耗,且由于只有机体内产生流动的空气时,盖板才会上移,以使空气能够流通,机体内没有空气流通时,盖板会朝下移动,并封闭安装槽,进而使得盖板能够对预埋仓内部进行封闭,以对机体进行防护;

39、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筒、活塞和伸缩杆,机体在上下移动时,活塞对应地在固定筒内滑动,进而能够使固定筒内产生压缩空气,结构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包括顶部开设有安装槽(28)的预埋仓(2),所述预埋仓(2)内安装有能上下移动的充电桩的机体(10),所述机体(10)顶部设有盖板(1),所述盖板(1)能够卡合于安装槽(28)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驱动机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3)上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透气槽(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部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沉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具体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槽;预埋仓;机体;盖板;连通口;散热格栅网;用于驱动机体在预埋仓内上下移动的举升部;用于驱动散热格栅网朝机体内侧移动的移动部;用于在机体朝下移动时,对连通口内部进行通气的通气部;用于在连通口内部通气时,能够驱动盖板朝上移动的浮动部。由移动部驱动散热格栅网朝预埋仓内侧移动,进而使得原先遮挡连通口的散热格栅网远离连通口,进而使得连通口的散热通风面积较大,对空气流动的阻隔效果下降;本发明通过设置通气部,在机体下沉并收纳至预埋仓内的过程中,能够往机体内侧产生气流,气流由连通口进入机体内,使得机体内空气能够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刚,张世免,陈蓉,吴安如,董丽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