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1839发布日期:2023-12-07 15:5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电气构架较为复杂,包括了电机、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unit,mcu)、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obc)、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c)变换器等大功率高压零部件,在车辆整车放电、停车充电的过程中,大功率高压零部件工作起来的热量会使得温度快速升高,所以整车高压系统的热管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通常对整车高压系统的热管理控制的方法是:大功率高压零部件实时将自身的温度发送给整车can节点,再由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识别各个高压零部件的温度,当高压零部件的温度超过目标温度时,vcu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冷却系统开启,当高压零部件的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vcu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冷却系统关闭,但vcu在搭载不同厂家的高压零部件时可能无法兼容,导致提前控制冷却系统开启或关闭不及时,会造成资源浪费;或控制冷却系统开启不及时,会导致高压零部件由于不能有效降温引发高温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vcu无法兼容不同厂家的零部件导致提前控制冷却系统开启或关闭不及时或控制冷却系统开启不及时的问题。

2、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对所述车辆上的各零部件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零部件确定自身需求的冷却程度,并将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发送给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确定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预先设置的冷却程度与冷却控制策略的第一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实际目标冷却程度对应的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工作。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零部件确定自身需求的冷却程度,包括:所述零部件获取自身当前的温度值;确定所述温度值所属的目标温度范围;根据预先设置的温度范围与冷却程度的第二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目标温度范围对应的需求的冷却程度。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中至少包括预设第一温度范围与预设第一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第二温度范围与预设第二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第一温度范围中的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范围中的预设温度值,且所述预设第一冷却程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冷却程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中至少包括所述预设第一冷却程度与预设第一冷却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预设第二冷却程度与预设第二冷却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和散热风扇,所述冷却控制策略包括以下控制策略中的至少两种: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关闭、控制所述水泵或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或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高速档位开启。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还包括预设第三温度范围与预设第三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第四温度范围与预设第四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第三温度范围的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第四温度范围的预设温度值,且所述预设第三冷却程度小于所述预设第四冷却程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还包括所述预设第三冷却程度与预设第三冷却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预设第四冷却程度与预设第四冷却策略的对应关系。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第一冷却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关闭,所述预设第二冷却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水泵或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所述预设第三冷却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所述预设第四冷却策略为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高速档位开启。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确定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包括:当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到多个所述零部件发送的多个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时,将多个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

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零部件模块、控制模块和冷却系统,其中,所述零部件模块中的各零部件用于确定自身需求的冷却程度,并将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发送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确定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根据预先设置的冷却程度与冷却控制策略的第一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实际目标冷却程度对应的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工作。

1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指令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及计算机程序并进行执行,以实现上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信息交互。

1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12、上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过所述零部件确定自身需求的冷却程度,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确定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预先设置的冷却程度与冷却控制策略的第一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实际目标冷却程度对应的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工作,从而解决了由于vcu无法兼容不同厂家的零部件导致提前控制冷却系统开启或关闭不及时或控制冷却系统开启不及时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或由于不能有效降温引发高温故障,大大提升了冷却系统和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对所述车辆上的各零部件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部件确定自身需求的冷却程度,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中至少包括预设第一温度范围与预设第一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第二温度范围与预设第二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第一温度范围中的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范围中的预设温度值,且所述预设第一冷却程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冷却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和散热风扇,所述冷却控制策略包括以下控制策略中的至少两种: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关闭、控制所述水泵或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或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高速档位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还包括预设第三温度范围与预设第三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第四温度范围与预设第四冷却程度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第三温度范围的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第四温度范围的预设温度值,且所述预设第三冷却程度小于所述预设第四冷却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第一冷却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关闭,所述预设第二冷却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水泵或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所述预设第三冷却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低速档位开启,所述预设第四冷却策略为控制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高速档位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确定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包括:

8.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零部件模块、控制模块和冷却系统,其中,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指令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及计算机程序并进行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信息交互。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零部件确定自身需求的冷却程度,并将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发送给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需求的冷却程度确定所述冷却系统的实际目标冷却程度;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预先设置的冷却程度与冷却控制策略的第一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实际目标冷却程度对应的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实际目标冷却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工作。采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由于VCU无法兼容不同厂家的零部件导致提前控制冷却系统开启或关闭不及时或控制冷却系统开启不及时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或由于不能有效降温引发高温故障。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王伟,汤建,李思豪,王亚,刘光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