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3153发布日期:2023-06-03 23:4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


背景技术:

1、电动车早已成为我国最常用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方便千家万户的短距离出行。充电器是电动车非常重要的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为车辆储能装置进行充电。目前市场上电动车用的充电器大致结构都是装有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装在一个塑料或铝合金的外壳里。为了给电子元器件散热,通常采用在充电器设置散热孔和风扇,或者采用在充电器内填充散热胶的方式,前一种散热方式,不能防水、防虫,极有可能导致电子元器件损坏,充电线短路等故障;后一种散热方式,极大增加散热器的重量和价格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及的问题,使充电器处于封闭状态,防水防虫,且无需填充散热胶就能达到散热的目的。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3、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隔墙,将所述外壳分隔成两部分,且所述隔墙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之间分别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底部,所述电路板的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隔墙的一侧,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其中,当所述风扇启动,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绕隔墙进行循环流动,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电路板的其他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循环流动传递到所述外壳上进行散热。

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一端设置有椭球面或锥形面。

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为椭球、半椭球、圆锥结构中的一种。

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凸起。

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凸起的截面呈类三角型结构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凸起的外端部呈倒圆角结构设置。

10、有益效果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12、1.隔墙将外壳分隔成两部分,且隔墙的两端与外壳之间分别留有通风通道,风扇启动,空气在风扇正向吹风和背向吸风的作用下绕隔墙进行循环流动,发热元件和电路板上的其他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循环流动传递到外壳上进行散热,实现使外壳在密闭的情况下就能实现散热,无需填充散热胶,且防虫防水。

13、2.导流件的设置,对风进行阻挡,改变风的风向,使风吹向四周,有利于外壳内各个部件的散热。

14、3.外壳内壁设置的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一方面增加外壳内壁的面积,增加与外壳与内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充电器散热,另一方面,对空气进行扰流,改变风向,有利于电路板与空气进行热传递,有利于外壳内部空气与外壳进行热传递。

15、4.外壳设置有多个散热凸起,增大外壳外侧的散热面积,加快外壳的散热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隔墙,将所述外壳分隔成两部分,且所述隔墙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之间分别设置有通风通道,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底部,所述电路板的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隔墙的一侧,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其中,当所述风扇启动,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绕隔墙进行循环流动,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电路板的其他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循环流动传递到所述外壳上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一端设置有椭球面或锥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椭球、半椭球、圆锥结构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的截面呈类三角型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的外端部呈倒圆角结构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内循环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隔墙,将所述外壳分隔成两部分,且所述隔墙的两端与外壳之间分别留有通风通道,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底部,所述电路板的发热元件设置在隔墙的一侧,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其中,当所述风扇启动,空气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绕隔墙进行循环流动,发热元件和其他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循环流动传递到所述外壳上进行散热。本技术可使充电器处于封闭状态,防水防虫,且无需填充散热胶就能达到散热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惠,蒋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市贝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