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0798发布日期:2023-06-29 16:5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属于拉手。


背景技术:

1、汽车的客车舱内使用拉手可以保证驾乘人员乘坐汽车时的安全性,而目前的拉手通过尼龙绳固定于扶手杆上,如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915401u的一种公交拉手装置,公开技术为:盒体固定在公交车横杆上;所述连接带为一种长方体的尼龙绳编织带,连接带的上端固定在盒体的下端;虽然,乘坐人员在晃动时握住扶手能通过尼龙绳拉住,但是,乘坐人员的摇晃摆动只能尼龙绳硬性摆动拉住维持而不能通过阻尼进行缓冲的问题,导致乘坐人员握住拉手拉住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包括:形成接触摩擦来实现阻尼缓冲达到柔性摆动拉住作用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

4、包括:扶手杆,扶手杆为两个固定在车顶板上的坐板和一个固定在两个坐板之间的轴体构成;

5、广告盒,可前后滑动而不能转动安装在扶手杆轴体上,广告盒为内部有中空空间的盒体,广告盒两侧设有通孔可前后滑动而不能转动安装在扶手杆轴体上,广告盒底部设有供尼龙绳伸出的通孔;

6、通过摩擦阻尼组件与扶手杆轴体安装的拉手环,拉手环经摩擦阻尼组件在扶手杆上提供接触摩擦实现阻尼缓冲达到柔性摆动拉住作用。

7、还包括车顶板,车顶板为车体一部分提供安装基础,扶手杆固定安装在车顶板上。

8、所述摩擦阻尼组件,包括尼龙绳、回弹橡胶、张紧轴a、导向轴a、张紧轴b及导向轴b。

9、所述张紧轴a、导向轴a、张紧轴b、导向轴b固定在广告盒内,张紧轴a与张紧轴b同层间隔对尼龙绳起到张紧,导向轴a与导向轴b同层间隔对尼龙绳起到导向。

10、所述尼龙绳安装在回弹橡胶上部,尼龙绳一端绕到回弹橡胶一头经扶手杆轴体下方至张紧轴b再绕导向轴b伸出固定连接拉手环。

11、所述尼龙绳另一端绕到回弹橡胶另一头经扶手杆轴体下方至张紧轴a再绕导向轴a伸出固定连接拉手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现拉手环经摩擦阻尼组件在扶手杆上提供接触摩擦实现阻尼缓冲达到柔性摆动拉住作用,解决了拉手通过尼龙绳固定在扶手杆上只能硬性摆动拉住维持而不能通过阻尼进行缓冲的问题,提高了乘坐人员握住拉手拉住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摩擦阻尼组件形成接触摩擦来实现阻尼缓冲达到柔性摆动拉住作用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阻尼组件,包括尼龙绳(4)、回弹橡胶(6)、张紧轴a(7)、导向轴a(8)、张紧轴b(9)及导向轴b(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轴a(7)、导向轴a(8)、张紧轴b(9)、导向轴b(10)固定在广告盒(3)内,张紧轴a(7)与张紧轴b(9)同层间隔对尼龙绳(4)起到张紧,导向轴a(8)与导向轴b(10)同层间隔对尼龙绳(4)起到导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绳(4)安装在回弹橡胶(6)上部,尼龙绳(4)一端绕到回弹橡胶(6)一头经扶手杆(2)轴体下方至张紧轴b(9)再绕导向轴b(10)伸出固定连接拉手环(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绳(4)另一端绕到回弹橡胶(6)另一头经扶手杆(2)轴体下方至张紧轴a(7)再绕导向轴a(8)伸出固定连接拉手环(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顶板(1),车顶板(1)为车体一部分提供安装基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其特征在于:扶手杆(2)固定安装在车顶板(1)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包括:形成接触摩擦来实现阻尼缓冲达到柔性摆动拉住作用的新型可移动式拉手。呈现拉手环经摩擦阻尼组件在扶手杆上提供接触摩擦实现阻尼缓冲达到柔性摆动拉住作用,解决了拉手通过尼龙绳固定在扶手杆上只能硬性摆动拉住维持而不能通过阻尼进行缓冲的问题,提高了乘坐人员握住拉手拉住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韦天山,孟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