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9720发布日期:2023-07-18 21:4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已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采用“挂装”方式;通过钢支架挂接在前围板焊接横梁上;此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钢支架重量大不符合轻量化设计,其次安装需要借助横梁,使得热管理集成模块布置位置距离前围板距离近,且要保证支架悬臂不要太长;面对附近处前围板无焊接横梁布置情况时无法进行安装,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

2、本申请提供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对接的安装支架;

3、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一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纵横交错排布,形成多个封闭的分隔区;多个所述分隔区沿第一方向排布,内部还设有减重孔;

4、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夹角,用于和机舱连接杆定位并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加强筋;相邻两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有所述第二加强筋共线,且位于所述减重孔的第一侧。

6、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还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位于所述减重孔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围成所述分隔区。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两个,且与所述安装支架一体成型;两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也设有两个,且与所述安装支架一体成型;两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且分别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远离的一侧。

9、进一步的,所述机舱连接杆相邻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对接,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分别设有匹配的对接孔。

10、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位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轴线方向与所述安装支架垂直;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上对应所述锁紧孔设有匹配的螺纹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安装支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锁紧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与安装支架一体成型,且材质为铸铝。

13、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4、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支架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其既能与机舱连接杆直接连接,又能利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的夹角与机舱连接杆形成定位,从而将热管理集成模块吊装在机舱连接杆上,此种安装方式无需借助横梁,且不会受限于前围板处的安装空间;同时,安装支架上还设有减重孔,更加符合轻量化设计,再与加强筋配合,有效提高了连接强度,使安装支架可选用铸铝等轻型材料,既能保证安装所需强度,又能符合轻量化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100)对接的安装支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加强筋(240);相邻两所述第一加强筋(240)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250);所述第二加强筋(25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有所述第二加强筋(250)共线,且位于所述减重孔(210)的第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加强筋(240)之间还设有第三加强筋(260);所述第三加强筋(260)位于所述减重孔(210)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40)和第二加强筋(250)之间围成所述分隔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0)设有两个,且与所述安装支架(200)一体成型;两所述第一连接件(220)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30)也设有两个,且与所述安装支架(200)一体成型;两所述第二连接件(230)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231),且分别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接件(220)相互远离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连接杆(300)相邻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20)和第二连接件(230)对接,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和第二安装孔(231)分别设有匹配的对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孔(201);所述锁紧孔(201)位于所述安装支架(200)上,轴线方向与所述安装支架(200)垂直;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100)上对应所述锁紧孔(201)设有匹配的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100)与安装支架(2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锁紧孔(201)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安装支架(200)一体成型,且材质为铸铝。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吊装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包括与热管理集成模块对接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远离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一侧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纵横交错排布,形成多个封闭的分隔区;多个分隔区沿第一方向排布,内部还设有减重孔;安装支架的顶部还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夹角,用于和机舱连接杆定位并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支架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其既能与机舱连接杆直接连接,又能利用两连接件形成的夹角与机舱连接杆形成定位,从而将热管理集成模块吊装在机舱连接杆上,此种安装方式无需借助横梁,且不会受限于前围板处的安装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张冲子,张尔新,于冲云,常健,梁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