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轴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9434发布日期:2023-08-20 12:0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轴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具体涉及一种无轴车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车轮包括车轴、轮毂和轮胎,其中车轴和轮毂之间可通过轴承连接,或是车轴和轮毂相固定在一起,轮轴则是通过轴承固定到车架底盘上。无论是哪种结构,都免不了用到要在车轮中间设置车轴,这种普遍的设计导致车轮的外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变化,直至无轴车轮概念的出现,给了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体验。

2、在申请号为2019217919609的中国专利中示出了一种无轴式车轮,该无轴车轮包括环形轮胎、环形轮毂、环形轴承、第一环形轮盖、第二环形轮盖和刹车机构。所述环形轮胎套装在所述环形轮毂的外圆表面,所述环形轴承套装在所述环形轮毂的内圆表面,所述环形轴承的内圆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轮盖和第二环形轮盖的盖颈部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环形轮盖和第二环形轮盖之间还通过数个螺栓锁紧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第一环形轮盖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刹车机构的容纳腔,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片、刹车片座、枢轴、复位弹簧和凸轮。所述刹车片座的一端通过所述枢轴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刹车机构容纳腔的腔壁上,所述刹车片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刹车片安装在所述刹车片座的外圆弧面上,所述刹车片的外圆弧面与所述环形轮毂的内圆表面接触配合,所述凸轮的外圆表面与所述刹车片座的自由端的内圆弧面抵顶配合,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刹车片的外圆弧面与所述环形轮毂的内圆表面呈不接触趋势,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轮盖机构。

3、上述无轴车轮的刹车机构,其刹车片的一端通过枢轴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刹车机构容纳腔的腔壁上,利用了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作用,但是其在通过转动使刹车片的外圆弧面于所述环形轮毂的内圆表面接触配合(即摩擦)时,越靠近着力点处摩擦力越大,越靠近枢轴(原理着力点)处摩擦力就越小,使得刹车片与环形轮毂之间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摩擦力越大的地方就越易磨损,从而导致靠近外侧一端(即靠近着力点、远离枢轴的一端)更易磨损,故不能够充分地利用刹车片。

4、综上,需要研制一种刹车制动效果好且使用寿命更久无轴车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无轴车轮的刹车机构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提供一种无轴车轮,其刹车机构的制动效果好且使用寿命更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无轴车轮,包括:

3、轮毂;

4、轮胎,套置在所述轮毂外;

5、内圈,嵌套在所述轮毂内,在使用时与车架连接;在所述轮毂与内圈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轮毂通过轴承于所述内圈外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内圈上设有安装部;以及,

6、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片、刹车片固定座以及刹车杠杆;所述刹车片固定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上,所述刹车片固定座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刹车杠杆于所述内圈转动设置,所述刹车杠杆的一端用于与刹车线相连,所述刹车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片固定座相抵;

7、在所述刹车杠杆受控于刹车线转动时,所述刹车杠杆的另一端驱使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上的刹车片向所述轮毂位移直至与所述轮毂内壁接触、制动。

8、上述方案,刹车片在制动时是直接向所述轮毂的内壁进行位移(即线性运动),刹车片与轮毂内壁之间接触部分均是圆弧,且两者相似,在接触时接触面各处几乎同时接触,在接触后两个接触面能够完全吻合,再加上位移的方向近乎垂直于接触面,能够保证接触面上的压力基本处处相等,减少或避免出现局部不均的情况,进而在接触面上的摩擦力也相对均匀,使得接触面在制动时摩擦损耗相对平均,能够相对延缓使用寿命,且制动效果也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安装部设于内圈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为一缺口,所述缺口沿径向贯穿所述内圈,所述刹车片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缺口内,位于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上的刹车片朝向所述轮毂的内壁;所述缺口的周壁约束所述刹车片固定座沿径向运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内圈在缺口处设有侧板,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缺口两侧的内圈上,用以将所述刹车片固定座围在所述缺口内。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与所述内圈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以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制动结束后驱使所述刹车皮固定座远离所述轮毂。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上设有弹簧容纳腔,在所述缺口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伸入所述弹簧容纳腔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弹簧容纳腔的周壁之间。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内圈上设有台基,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台基上,所述台基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的活动方向上加厚,用以增加所述缺口对所述刹车片固定座的约束面积。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内圈上设有销轴,所述刹车杠杆通过销轴固定在所述内圈上,并以销轴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在所述刹车杠杆上,从所述销轴到所述刹车线之间这一端的力臂大于从所述销轴到所述刹车片固定座这一端的力臂。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在所述销轴上还设有扭簧,用以在制动结束后对所述刹车杠杆进行复位。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在所述轮毂的内壁上设有环状耐磨片,所述刹车片对着所述环状耐磨片的内壁;在制动时,所述刹车片与所述环状耐磨片的内壁相接触、摩擦。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内圈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内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内壁周向延伸,所述环状耐磨片设于其中一安装槽上。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设计中采用的刹车机构,在制动时,其刹车片是直接向轮毂的内壁位移,位移方向和受力方向不仅共线,且合力穿过轮毂的中心,而轮毂内壁的(在制动时)接触面又是一段圆弧,故合力居中作用在圆弧上,那么在制动时接触面两端受力均匀,相比于现有枢轴式刹车,刹车片能够在刹车时均匀摩擦,不会出现一侧更易磨损的情况,故而刹车制动效果好且使用寿命更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于内圈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为一缺口,所述缺口沿径向贯穿所述内圈,所述刹车片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缺口内,位于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上的刹车片朝向所述轮毂的内壁;所述缺口的周壁约束所述刹车片固定座沿径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在缺口处设有侧板,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缺口两侧的内圈上,用以将所述刹车片固定座围在所述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与所述内圈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以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制动结束后驱使所述刹车皮固定座远离所述轮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与所述内圈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上设有弹簧容纳腔,在所述缺口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伸入所述弹簧容纳腔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弹簧容纳腔的周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设有台基,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台基上,所述台基在所述刹车片固定座的活动方向上加厚,用以增加所述缺口对所述刹车片固定座的约束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上设有销轴,所述刹车杠杆通过销轴固定在所述内圈上,并以销轴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刹车杠杆上,从所述销轴到所述刹车线之间这一端的力臂大于从所述销轴到所述刹车片固定座这一端的力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销轴上还设有扭簧,用以在制动结束后对所述刹车杠杆进行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毂的内壁上设有环状耐磨片,所述刹车片对着所述环状耐磨片的内壁;在制动时,所述刹车片与所述环状耐磨片的内壁相接触、摩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轴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内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内壁周向延伸,所述环状耐磨片设于其中一安装槽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现有无轴车轮的刹车机构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轴车轮,包括:轮毂;轮胎;内圈;在轮毂与内圈之间设有轴承,轮毂通过轴承于内圈外可转动设置;在内圈上设有安装部;以及,刹车机构,安装在安装部上,包括刹车片、刹车片固定座和刹车杠杆;刹车片固定在刹车片固定座上,刹车片固定座可活动地设置于安装部上,刹车杠杆于内圈转动设置,刹车杠杆的一端用于与刹车线相连,刹车杠杆的另一端与刹车片固定座相抵;在刹车杠杆受控于刹车线转动时,刹车杠杆的另一端驱使刹车片固定座上的刹车片向轮毂位移直至与轮毂内壁接触、制动;刹车制动效果好且使用寿命更久。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虎,张世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优奈特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