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8639发布日期:2023-10-06 14:5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气袋,具体涉及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座椅侧翼随动调节和支撑调节都使用同一组气袋,因此当支撑调节将侧翼气袋顶起高度调节到最高时,转弯时侧翼气袋无法再充气进而无法提高其顶起高度,随动侧翼功能不能实现,并且转弯后侧翼支撑位置需要复位,程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座椅随动侧翼气袋和座椅支撑侧翼气袋充放气过程相互独立的侧翼随动气袋结构。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所述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安装于所述汽车座椅坐垫和/或靠背的侧翼位置,且设置于所述汽车座椅的座椅发泡与座椅骨架之间或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所述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包括:

3、支撑气袋和随动气袋,所述支撑气袋具有第一气管,所述随动气袋具有第二气管;

4、所述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具有两个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为静态调节,其根据乘用者的支撑意愿被动的通过所述第一气管来实现充气、保压或者放气,从而调节座椅对乘用者的夹持角度;第二工作状态为动态调节,其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主动的通过所述第二气管充气或者放气来调节座椅对乘用者的夹持角度,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可以独立控制,互相不影响。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翼位置的座椅发泡和座椅骨架相互靠近的一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为一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沿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平面;或者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于座椅发泡与座椅骨架之间。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为分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座椅发泡与座椅骨架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分别设于所述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座椅发泡与座椅骨架之间。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为分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设于所述发泡和所述骨架之间,所述随动气袋设于所述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或者所述随动气袋设于所述发泡和所述骨架之间,所述支撑气袋设于所述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为一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沿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座椅发泡与座椅骨架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座椅发泡与面套之间。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气袋和所述随动气袋为tpu膜、pu膜、tpu复合布等可焊接的塑性材料。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气袋与所述第一气管通过热熔焊接或胶粘密封连接;所述随动气袋与所述第二气管通过热熔焊接或胶粘密封连接。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汽车侧翼控制组件,所述汽车侧翼控制组件包括气源,所述气源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管、所述第二气管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阀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控制第一阀体,所述气源通过所述第一气管向所述支撑气袋中充气或者所述支撑气袋通过第一气管、第一阀体放气;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控制第二阀体,所述气源通过所述第二气管向所述随动气袋中充气或者所述随动气袋通过第二气管、第二阀体实现放气。

13、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本申请设计有支撑气袋和随动气袋,支撑气袋具有第一气管,随动气袋具有第二气管;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其根据乘用者的支撑意愿被动的通过第一气管来实现充气、保压或者通过第三气管来实现放气,从而调节座椅对乘用者的夹持角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其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主动的通过第二气管充气或者放气来调节座椅对乘用者的夹持角度,通过支撑气袋和随动气袋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使两者之间的充气和放气状态互不干扰,即使在支撑侧翼充气状态时,随动气袋也可以独自通过第二气管进行充气支撑,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所述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安装于汽车座椅坐垫和/或靠背的侧翼位置,且设置于所述汽车座椅的座椅发泡(1)与座椅骨架(2)之间或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位置的座椅发泡(1)和座椅骨架(2)相互靠近的一面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为一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沿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所述第二支撑板(8)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所述第二支撑板(8)平面;或者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于座椅发泡(1)与座椅骨架(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为分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所述第二支撑板(8)之间、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所述第二支撑板(8)之间、座椅发泡(1)与座椅骨架(2)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分别设于所述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座椅发泡(1)与座椅骨架(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为分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3)设于所述发泡和所述骨架之间,所述随动气袋(4)设于所述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或者所述随动气袋(4)设于所述发泡和所述骨架之间,所述支撑气袋(3)设于所述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为一体结构时,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沿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座椅发泡(1)与座椅骨架(2)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于所述座椅发泡(1)与面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袋(3)和所述随动气袋(4)为tpu膜、pu膜、tpu复合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袋(3)与所述第一气管(5)通过热熔焊接或胶粘密封连接;所述随动气袋(4)与所述第二气管(6)通过热熔焊接或胶粘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车侧翼控制组件,所述汽车侧翼控制组件包括气源,所述气源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管(5)、所述第二气管(6)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管(5)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二气管(6)上设有第二阀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控制第一阀体,所述气源通过所述第一气管(5)向所述支撑气袋(3)中充气或者所述支撑气袋(3)通过第一气管、第一阀体放气;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控制第二阀体,所述气源通过所述第二气管(6)向所述随动气袋(4)中充气或者所述随动气袋(4)通过第二气管(6)、第二阀体实现放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包括支撑气袋和随动气袋,本申请设计支撑气袋和随动气袋,支撑气袋具有第一气管,随动气袋具有第二气管;侧翼随动气袋结构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其根据乘用者的支撑意愿被动的通过第一气管来实现充气、保压或者通过第三气管来实现放气,从而调节座椅对乘用者的夹持角度;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其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主动的通过第二气管充气或者放气来调节座椅对乘用者的夹持角度,通过支撑气袋和随动气袋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使两者之间的充气和放气状态互不干扰,即使在支撑侧翼充气状态时,随动气袋也可以独自通过第二气管进行充气支撑,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张金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闻汽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