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6926发布日期:2023-07-24 04:5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辆,具体涉及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侧开后背门铰链布置在后背门的右侧,铰链呈上下布置,而由于车辆后备箱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其左右方向的宽度,侧开后背门铰链的安装位置受限,侧开后背门的上铰链与下铰链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铰链轴线到门锁啮合点距离较大,会导致侧开后背门下垂变形,且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延长,侧开后背门下垂量逐渐累积,最终会导致侧开后背门门锁侧发生形变无法关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旨在提升侧开后背门的刚度,改善侧开后背门下垂现象,解决因侧开后背门下垂变形导致门锁侧无法关闭的问题。

2、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所述的铰链安装区域依次贴合连接。

3、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设有向所述后背门上铰链的右上方延伸的第一连接位,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后背门内板在所述铰链安装区的右上方依次贴合连接。

4、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内板在所述后背门的上铰链与下铰链之间贴合连接;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的右侧设有避让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内板连接点的翻边。

5、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翻边还具有向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凸伸的第二连接位,所述翻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位与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贴合连接。

6、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的右侧还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铰链安装区域,且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

7、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后背门窗台处的后背门窗台加强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具有沿所述后背门窗台延伸的铰链加强部,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铰链加强部与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依次贴合连接。

8、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所述后背门窗台的上沿依次贴合连接。

9、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所述后背门窗台的下沿依次贴合连接。

10、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沿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延伸至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并在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铰链安装区域依次贴合连接,构成三层板连接的结构,大大提升了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改善侧开后背门的下垂问题,避免对侧的门锁侧发生下垂变形无法关闭的问题。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

1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后背门铰链安装区域采用了三层板连接的结构,大大提升了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进而能够改善后背门下垂变形的问题,保证后背门门锁在长期使用后仍然能够顺利的关闭,提升整车的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4),所述后背门内板(1)、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在所述的铰链安装区域(4)依次贴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具有向所述铰链安装区域(4)的右上方延伸的第一连接位(501),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在所述铰链安装区域(4)的右上方依次贴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在所述后背门的上铰链(6)与下铰链(7)之间贴合连接;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的右侧设有避让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连接点的翻边(50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502)还具有向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凸伸的第二连接位(503),所述翻边(50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位(503)与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的右侧还设有第一加强筋(504),所述第一加强筋(504)位于所述铰链安装区域(4),且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后背门窗台处的后背门窗台加强板(2),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具有沿所述后背门窗台延伸的铰链加强部(301),所述后背门内板(1)、所述铰链加强部(301)与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2)依次贴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1)、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2)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在所述后背门窗台的上沿依次贴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1)、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2)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在所述后背门窗台的下沿依次贴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2)上设有第二加强筋(203),所述第二加强筋(203)沿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的铰链安装区域依次贴合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延伸至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并在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构成三层连接,能够提升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从而改善侧开后背门的下垂问题,避免对侧的门锁侧发生下垂变形无法关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邦,杨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