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9704发布日期:2023-10-22 00:1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电动汽车通常采用ptc(热敏电阻)水加热器或类似的技术方案作为乘员舱采暖的热源,但是,由于ptc为电能转化为热泵的原理限制,冬季采暖时会造成大量的电量消耗,导致空调系统采用水路间接式换热效率低。以及,传统电动车的电池包一般采用冷却液强制水冷/加热的方案,电池包采用冷却液作为介质的热管理需要电池冷却液/制冷剂换热器、冷却液管路、电动水泵、除气装置等一系列零部件,导致电池存在间接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之间共用一个蒸发冷凝器,使得制冷剂流体和冷却液流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管路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串联的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驱动电机和低温散热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低温散热器串联或并联连接,所述冷却液回路和所述制冷剂回路之间通过所述蒸发冷凝器进行相互的热交换,可使换热后的冷却液选择性地流经所述驱动电机和/或所述低温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蒸发冷凝器。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之间共用一个蒸发冷凝器,使得制冷剂流体和冷却液流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在空调系统处于工作情况下,制冷剂流体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工作,以实现乘员舱内的制冷和采暖效果。并且,当驱动电机需要冷却时,通过共用的蒸发冷凝器可使制冷剂流体和冷却液流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从而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冷却,以及,当乘员舱需要采暖时,还可以将驱动电机产生的废热通过共用的蒸发冷凝器为乘员舱提高热能,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电机所在的冷却液回路与制冷剂回路之间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共用的蒸发冷凝器使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管路结构变得简单,极大地节省了管路和阀门的设置,使得整个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较高,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液回路还包括:水泵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进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低温散热器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液回路还包括:第一冷却液开关阀,所述驱动电机的出口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却液开关阀;以及,所述第一冷却液开关阀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开关阀,以使换热后的冷却液选择性地流经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低温散热器中进行散热。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车内冷凝器,所述车内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车内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开关阀,且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截止阀。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和所述车内冷凝器连接,所述蒸发器邻近所述蒸发冷凝器和所述车内冷凝器的一端设置有膨胀阀。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冷凝器串联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制冷剂开关阀。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电池包和冷暖一体换热器,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邻近设置,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气液分离器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制冷剂开关阀,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四制冷剂开关阀。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制冷剂开关阀与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膨胀截止阀;以及,所述蒸发冷凝器与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膨胀截止阀。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制冷剂开关阀。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4)还包括:水泵(7)和三通阀(8),所述三通阀(8)具有进水口(81)、第一出水口(82)和第二出水口(83),所述水泵(7)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3)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81)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82)与所述驱动电机(5)的进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出水口(83)与所述低温散热器(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4)还包括:第一冷却液开关阀(9),所述驱动电机(5)的出口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却液开关阀(9);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1)还包括:车内冷凝器(12),所述车内冷凝器(12)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3)连接,所述车内冷凝器(12)与所述压缩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开关阀(13),且所述车内冷凝器(12)和所述蒸发冷凝器(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截止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1)还包括:蒸发器(15),所述蒸发器(15)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3)和所述车内冷凝器(12)连接,所述蒸发器(15)邻近所述蒸发冷凝器(3)和所述车内冷凝器(12)的一端设置有膨胀阀(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1)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7),所述气液分离器(17)与所述压缩机(2)、所述蒸发冷凝器(3)串联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3)和所述气液分离器(1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制冷剂开关阀(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1)还包括:电池包(24)和冷暖一体换热器(19),所述电池包(24)和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19)邻近设置,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19)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气液分离器(17)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3)连接,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19)和压缩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制冷剂开关阀(20),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19)和气液分离器(1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四制冷剂开关阀(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制冷剂开关阀(21)与所述冷暖一体换热器(1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膨胀截止阀(22);以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器(3)和所述压缩机(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制冷剂开关阀(2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串联的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驱动电机和低温散热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低温散热器串联或并联连接,所述冷却液回路和所述制冷剂回路之间通过所述蒸发冷凝器进行相互的热交换,可使换热后的冷却液选择性流经所述驱动电机和/或所述低温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蒸发冷凝器。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力,丁国峰,秦汉,赵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