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6041发布日期:2024-03-13 20:5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能源清洁、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2、目前,车辆中集成了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电池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如何改善电池安装的便利性以及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运行的可靠性等,也是新能源车辆研究的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能够改善电池安装的便利性以及提高电池的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车体、下车体以及电池单体,下车体包括第一纵梁,上车体包括第二纵梁,第二纵梁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纵梁。电池单体连接于下车体,第二纵梁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纵梁背离电池单体的一侧。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上车体的第二纵梁以及下车体的第一纵梁相互连接,将电池单体设于下车体中,并且,将第一纵梁设于第二纵梁与电池单体之间,能够通过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的层叠设置,形成双层防护,降低车辆碰撞时电池单体受到来自侧面撞击的强度,减少电池单体损坏或爆炸的风险,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上述的结构,能够便于上车体以及下车之间的安装便利性,同时电池单体设于下车体上,能够便于对电池单体进行安装。

5、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栓通过标准化生产制造,安装简单以及易于更换,同时也能够实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之间牢固的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车体包括两个第一纵梁、地板和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各第一横梁连接两个第一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凸出于地板的下表面。至少两个第一横梁、两个第一纵梁以及地板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仓,开口与地板相对,电池单体容纳于容纳仓并连接于地板。两个第一纵梁、地板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横梁,能够围合形成结构强度高、稳定性程度高的结构,并且为电池的安装提供足够的空间。

7、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防护板,防护板连接于第一纵梁并覆盖开口。通过设置防护板,保护电池单体,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单体受到的来自底部的压力或者撞击。

8、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密封部件,密封部件的至少部分夹持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通过设置密封部件,提高上车体以及下车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减少车外的杂物进入乘客舱,提高车辆的防水、防噪音等级。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包括梁本体以及连接部。梁本体设于第二纵梁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部沿梁本体朝向第二纵梁的方向延伸,连接部设于第二纵梁沿第二方向的端面,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与第二纵梁连接。通过在梁本体上设置连接部,能够为螺栓提供结构连接点,保证紧固件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通过将连接部设置在第二纵梁沿第二方向的端面,能够实现螺栓与第二纵梁的稳定可靠的连接,并且限制第一纵梁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纵梁移动,同时保证上下车体之间沿第一方向相对固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梁本体与地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下车体的装配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梁本体包括壳体以及加强筋。壳体具有内腔。加强筋设于内腔,加强筋将内腔分成多个缓冲腔体。通过在内腔中设置加强筋,一方面能够降低壳体变形的概率,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加强筋在内腔中形成缓冲腔体,能够吸收车辆侧面受到的撞击力,减小电池单体受到的冲击以及损坏,降低电池单体损坏或发生爆炸的概率,保证电池单体运行的稳定性,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还包括密封板,密封板包括连接板、弯折部以及连接组件。连接板,设于梁本体沿第二方向的远离连接部的端面。弯折部,沿连接板的边缘弯折形成,弯折部与第二纵梁连接。连接组件,用于实现连接板以及梁本体之间的连接。

13、通过设置连接板与第一纵梁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面,弯折部与第一纵梁之间为固定连接,上述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设置弯折部,弯折部与连接板之间成一定角度弯折,能够便于第一纵梁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纵梁移动,保证上车体以及下车体拆卸的便利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部件设于连接板与梁本体之间,至少部分填充梁本体与连接板之间的间隙,连接组件设于密封部件朝向容纳仓的一侧。通过将密封部件设置在连接板和梁本体之间,能对上车体以及下车体之间的安装间隙实现有效的密封,提高车辆防噪音以及防水性能。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纵梁包括第一梁体以及安装部,第一梁体设于第一纵梁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安装部沿第一梁体朝向第一纵梁的方向延伸,安装部设于第一纵梁沿第二方向的端面,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螺栓穿过安装孔并与第一纵梁连接。上述的结构,将第一梁体与第二纵梁进行层叠设置,能够对电池单体形成双层防护,有效降低外部撞击对电池单体造成的损坏;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安装部将第一梁体与第一纵梁进行稳定的连接,提高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上车体以及下车体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6、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体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地板和至少两个第一横梁,各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并覆盖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的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与所述地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梁本体之间,至少部分填充所述梁本体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间隙,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密封部件朝向所述容纳仓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车体、下车体以及电池单体,下车体包括第一纵梁,上车体包括第二纵梁,第二纵梁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纵梁。电池单体连接于下车体,第二纵梁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纵梁背离电池单体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上车体的第二纵梁以及下车体的第一纵梁相互连接,将电池单体设于下车体中,并且,将第一纵梁设于第二纵梁与电池单体之间,能够通过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的层叠设置,形成双层防护,降低车辆碰撞时电池单体受到来自侧面撞击的强度,减少电池单体损坏或爆炸的风险,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