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7356发布日期:2023-11-17 13:2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散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一方面响应节能减排的要求,汽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整车热管理作为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技术不断优化变更;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下汽车油耗高,新能源车低温续航短,发动机磨损严重等问题用户抱怨极大。而在相关技术中,传统散热器功能单一仅负担散热功能,对于寒冷地区冬季热量需求大的情况下,整车热量损失严重,车辆发动机磨损严重,耗能大。

2、公开号为cn2133684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主动散热器和车辆,该专利中虽设置半导体制冷片,但该半导体制冷片仅能制冷,进行快速降温,无法逆向通电进行制热,进而无法对车辆起到采暖、保温的作用。

3、公开号为cn10423481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散热器,该专利中散热器仅仅负担单一的散热功能,对于寒冷地区车辆热量需求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对车辆进行采暖及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在高温环境下,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面制冷,将降低扁管内部冷却液的温度,从而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在低温环境下,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面制热,提高扁管内部冷却液的温度,对整车在低温环境下起到采暖、保温的目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散热器只能散热,而在冬季整车热量损失严重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上形成有进水腔,所述第二边梁上形成有出水腔,所述第一边梁与所述第二边梁平行设置且在第一方向延伸;扁管,所述扁管构造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在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扁管均将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导通,相邻两个所述扁管之间形成有风道;换热件,所述换热件构造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件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换热件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换热件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扁管的一侧连接,所述换热件可选择地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的温度差。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冷却液从进水腔流经扁管,再流入出水腔,在高温环境下,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面制冷,将降低扁管内部冷却液的温度,从而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在低温环境下,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面制热,提高扁管内部冷却液的温度,对整车在低温环境下起到采暖、保温的目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散热器只能散热,而在冬季整车热量损失严重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于所述扁管与所述换热件之间,所述第一散热片上形成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片上还形成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扁管止抵。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之间,并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止抵。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散热片上形成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延伸至所述风道内,所述散热部构造为在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散热片构造为在所述风道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波浪形散热片或折线形散热片。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合叶,所述合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风道的进口或出口中的一侧,所述合叶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风道。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或所述第二边梁,所述驱动机构适于与所述合叶连接以控制所述合叶的打开或关闭。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车辆电力系统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驱动轴;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适于控制合叶的转动轨迹,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合叶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换向开关,所述换向开关与所述换热件电连接,所述换向开关适于控制换热件上电流的正向导通或逆向导通。

12、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因此该车辆在处于高温环境下时,用户可对换热件进行正向通电,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侧制冷,降低扁管内部冷却液的温度,从而降低整车温度;当该车辆处于极低温环境下时,用户可对换热件进行逆向通电,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侧制热,提升扁管内部温度,对整车起到采暖、保温的作用,降低整车的热量损失。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片(13),所述第一散热片(13)设置于所述扁管(11)与所述换热件(12)之间,所述第一散热片(13)上形成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片(14),所述第二散热片(14)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11)之间,并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11)止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14)上形成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延伸至所述风道内,所述散热部构造为在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14)构造为在所述风道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波浪形散热片或折线形散热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叶(15),所述合叶(15)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风道的进口或出口中的一侧,所述合叶(15)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梁(101)和/或所述第二边梁(102),所述驱动机构适于与所述合叶(15)连接以控制所述合叶(15)的打开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开关(18),所述换向开关(18)与所述换热件(12)电连接,所述换向开关(18)适于控制换热件(12)上电流的正向导通或逆向导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散热结构包括框架、扁管和换热件。框架上形成有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第一边梁上形成有进水腔,第二边梁上形成有出水腔,第一边梁与第二边梁平行设置且在第一方向延伸;扁管构造为多个,多个扁管在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扁管均将进水腔与出水腔导通;多个换热件在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换热件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扁管的一侧连接,换热件可选择地控制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温度差。根据本技术的散热结构,换热件与扁管连接的一侧可制冷也可制热,使得车辆在高温环境下可通过换热件散热,也可在低温环境下通过换热件采暖、保温。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胡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