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夹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0121发布日期:2023-09-24 07:2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车门内夹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夹条。


背景技术:

1、用户用车体验一直是顾客购车后关注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用车过程中,玻璃升降异响是一种常见故障形式,用户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抱怨,影响用户用车体验。据售后数据统计,玻璃升降系统异响,约30%是车门内夹条带来的。因此在整车开发制造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内夹条结构设计以及内夹条与车门玻璃的匹配设计,当内夹条自身断面设计容差小、匹配的周边附件出现过程质量波动后,玻璃下降时,极易出现下降异响,因此车门内夹条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

2、cn205915942u公开了一种内夹条、车门及汽车,内夹条包括内夹条主体及安装在内夹条主体内侧的卡子,内夹条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对称的设置有压脚;压脚及卡子能够卡接在车门内板上。该内夹条由于在内夹条主体的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压脚,使得内夹条受力均匀,不容易扭曲;且避免了内夹条主体内部的一侧无压脚造成的只有卡子与车门内板接触,导致卡子异响、隔音、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其只解决了内夹条与车门内板之间发出异响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内夹条与玻璃之间发生异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夹条,能够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抖动异响,并且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车门内夹条,包括夹持件、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主体、上凸台以及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以及下凸台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所述一级支撑唇边与上凸台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与下凸台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的远离所述上凸台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的右上方。

3、进一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悬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左侧与所述上凸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右侧与所述第一悬空部的下端连接。

4、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悬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变形诱导槽。

5、进一步,所述第一悬空部从下至上向右延伸,所述第一悬空部的上端悬空,并且所述一级支撑唇边的上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的右上方。

6、进一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悬空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与所述下凸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悬空部的下端连接。

7、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悬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变形诱导槽。

8、进一步,所述第二悬空部的上端悬空,所述第二悬空部为中部向右拱起的圆弧状。

9、进一步,所述夹持主体呈“n”形,所述夹持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左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左夹持脚,所述夹持槽的右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三个右夹持脚;其中,最上方的所述右夹持脚为长度沿上下方向的矩形凸起。

10、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防转唇边以及第二防转唇边;所述第一防转唇边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第一防转唇边从上至下向右延伸;所述第二防转唇边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二防转唇边从右至左向下延伸。

11、进一步,所述夹持件采用pp材料,所述一级支撑唇边、二级支撑唇边、第一防转唇边以及第二防转唇边均采用pvc材料;所述夹持件、一级支撑唇边、二级支撑唇边、第一防转唇边以及第二防转唇边一体成型。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的夹持主体起主要安装定位的作用,二级支撑唇边在常态不与玻璃发生接触,用于防止因二级支撑唇边的压缩负荷波动造成玻璃下降异响,同时在玻璃升降过程中向车门内夹条的方向抖动时,玻璃压迫一级支撑唇边变形后若继续抖动,会与二级支撑唇边相抵靠,从而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抖动异响;

14、(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转唇边和第二防转唇边分别与车门内饰板的不同安装面变形并相抵靠后,车门内饰板的夹持作用能够防止车门内夹条翻转,从而防止车门内夹条的安装姿态错误,从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与玻璃的相对位置准确,进而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能够正常起作用;

15、(3)本实用新型的上凸台以及下凸台的强度较高,能够减小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以及二级支撑唇边(3);所述夹持件(1)包括夹持主体(11)、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所述上凸台(12)以及下凸台(13)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11);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与上凸台(12)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与下凸台(13)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的远离所述上凸台(12)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的右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包括第一连接部(21)以及第一悬空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左侧与所述上凸台(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右侧与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一变形诱导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空部(22)从下至上向右延伸,所述第一悬空部(22)的上端悬空,并且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的上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的右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3)包括第二连接部(31)以及第二悬空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左侧与所述下凸台(1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第二变形诱导槽(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空部(32)的上端悬空,所述第二悬空部(32)为中部向右拱起的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11)呈“n”形,所述夹持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槽(111),所述夹持槽(111)的左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左夹持脚(112),所述夹持槽(111)的右侧槽壁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三个右夹持脚(113);其中,最上方的所述右夹持脚(113)为长度沿上下方向的矩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所述第一防转唇边(4)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的上侧,并且所述第一防转唇边(4)从上至下向右延伸;所述第二防转唇边(5)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二防转唇边(5)从右至左向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内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1)采用pp材料,所述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均采用pvc材料;所述夹持件(1)、一级支撑唇边(2)、二级支撑唇边(3)、第一防转唇边(4)以及第二防转唇边(5)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内夹条,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包括夹持件、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主体、上凸台以及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以及下凸台均向右凸出于所述夹持主体;所述一级支撑唇边与上凸台连接,所述二级支撑唇边与下凸台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唇边的远离所述上凸台的一端位于所述二级支撑唇边的右上方。本技术能够实现二级支撑,能够减小玻璃升降抖动幅度,从而降低玻璃抖动异响,并且保证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的变形更加可控,并且能够降低一级支撑唇边以及二级支撑唇边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二级支撑的支撑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国,王连昌,陈丽,甘彭鑫,何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