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4006发布日期:2023-10-14 15:0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


背景技术:

1、各种型号的运输车辆一般都配备有车载篷布,既能防尘防雨,而且也能遮盖货物,阻挡货物掉落。现有的车载篷布,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号为:cn218400363u,名称为: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篷布装置,其利用一根电动伸缩杆在侧面作为基部支撑,且与电动滑块连接处为活动连接,这样设置基部容易晃动;另外该自动篷布通过电动滑轨与电动滑块实现伸缩,虽然无需人工拉扯覆盖,但是电动滑轨与电动滑块常常裸露在外,容易受损,而且全部依靠电动设施,出现故障,维修麻烦,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通过设置竖杆以及倾斜杆作为基部支撑,配合牵引绳拉动侧面竖杆实现篷布伸缩功能,使得篷布稳定性更好,而且不容易出现故障,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包括设置于车厢底板侧面且能够移动的支撑杆组,架设在支撑杆组上的篷布,以及设置在支撑杆组端部的牵引驱动结构;支撑杆组包括竖杆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竖杆之间并能随其移动的斜拉杆,斜拉杆的顶部与竖杆之间设置有配合其移动的滑动结构,斜拉杆底部与竖杆活动连接;牵引驱动结构包括在车厢底板一侧沿竖杆排布方向设置且能带动竖杆随其运动的牵引绳,以及使牵引绳运动的动力结构;牵引绳首尾连接形成闭环,闭环一端套设在滑轮上,动力结构包括通过自转带动牵引绳沿竖杆排布方向运动的通轴,牵引绳另一端套设在通轴上且留有余量,余量缠绕设置在通轴上;车厢底板上转动连接有若干节箱体栏板,相邻两节箱体栏板之间通过与车厢底板固定的定位板固定。

3、进一步的,滑动结构包括套设在靠近斜拉杆顶部的竖杆上的滑套,滑套侧面对应斜拉杆的位置设有滑套连接板,滑套连接板沿竖杆排布方向设置,滑套连接板对应的斜拉杆上开设有配合转动槽,斜拉杆活动时滑套连接板与配合转动槽转动连接,配合转动槽的尺寸与滑套连接板尺寸相适配,滑套连接板与对应的斜拉杆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与两者转动连接的第一销轴。

4、进一步的,竖杆包括活动竖杆和靠近通轴设置的端部竖杆;车厢底板两侧位置对应的竖杆顶部一体连接有拱形管,斜拉杆至少包括一个右倾的第一斜拉杆和/或一个左倾的第二斜拉杆;支撑杆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被牵引绳贯穿的定位块,靠近通轴的定位块与牵引绳滑动连接,另一个定位块与其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竖杆之间的斜拉杆为一组,当同组斜拉杆包括一个第一斜拉杆和一个第二斜拉杆时,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交叉设置且端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交叉部位分别前、后弯曲设置,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的交叉部开设贯穿两者的通孔,通孔内设置同时与两者转动连接的第二销轴。

6、进一步的,牵引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杆组底部的滑槽,竖杆底部连接有滚轮轴,滚轮轴与滚轮转动连接,滚轮与滑槽滚动连接。

7、进一步的,动力结构还包括固定在车厢底板端部支撑板,通轴穿过支撑板并与其转动连接,通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通过其上的把手锁孔与把手固定连接, 动力输入轴与第二主动轮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啮合。

8、进一步的,支撑板包括两个间隔距离设置的长板,动力输入轴穿过其中一个长板,另一个长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轮固定连接,动力输入轴对应第一主动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啮合。

9、每节箱体栏板分为上下两截,下截箱体栏板内侧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上下间隔距离设置,位于上部的转轴顶部超出下截箱体栏板设置与上截箱体栏板转动连接,下截箱体栏板通过位于下部的转轴与车厢底板转动连接,下截箱体栏板的高度大于滑槽的宽度。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主动轮、第一传动轮、电机和电机输出轴组成电机驱动的动力结构,通过设置第二主动轮、第二传动轮、动力输入轴和把手组成手摇驱动的动力结构,两种结构均可驱动通轴,在通轴上套设牵引绳,并且流出余量,缠绕其上,通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牵引绳在其上缠绕和放松,收缩时上线继续缠绕,下线解除缠绕,伸长时则相反,在竖杆上设置与牵引绳固定的定位块,牵引绳带动定位块,定位块带动竖杆,竖杆移动带动斜拉杆竖直合并,完成伸缩,竖杆以及倾斜杆作为基部支撑,配合牵引绳拉动侧面竖杆实现篷布伸缩功能,牵引绳只需要在端部设置动力结构,手动和电动均可选择,使得篷布稳定性更好,而且不容易出现故障,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车厢底板(1)侧面且能够移动的支撑杆组,架设在支撑杆组上的篷布,以及设置在支撑杆组端部的牵引驱动结构;支撑杆组包括竖杆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竖杆之间并能随其移动的斜拉杆,斜拉杆的顶部与竖杆之间设置有配合其移动的滑动结构,斜拉杆底部与竖杆活动连接;牵引驱动结构包括在车厢底板(1)一侧沿竖杆排布方向设置且能带动竖杆随其运动的牵引绳(19),以及使牵引绳(19)运动的动力结构;牵引绳(19)首尾连接形成闭环,闭环一端套设在滑轮(28)上,动力结构包括通过自转带动牵引绳(19)沿竖杆排布方向运动的通轴(10),牵引绳(19)另一端套设在通轴(10)上且留有余量,余量缠绕设置在通轴(10)上;车厢底板(1)上转动连接有若干节箱体栏板(26),相邻两节箱体栏板(26)之间通过与车厢底板(1)固定的定位板(27)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滑动结构包括套设在靠近斜拉杆顶部的竖杆上的滑套(23),滑套(23)侧面对应斜拉杆的位置设有滑套连接板(21),滑套连接板(21)沿竖杆排布方向设置,滑套连接板(21)对应的斜拉杆上开设有配合转动槽,斜拉杆活动时滑套连接板(21)与配合转动槽转动连接,配合转动槽的尺寸与滑套连接板(21)尺寸相适配,滑套连接板(21)与对应的斜拉杆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与两者转动连接的第一销轴(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竖杆包括活动竖杆(4)和靠近通轴(10)设置的端部竖杆(3);车厢底板(1)两侧位置对应的竖杆顶部一体连接有拱形管(29),斜拉杆至少包括一个右倾的第一斜拉杆(5)和/或一个左倾的第二斜拉杆(6);支撑杆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被牵引绳(19)贯穿的定位块(20),靠近通轴(10)的定位块(20)与牵引绳(19)滑动连接,另一个定位块(20)与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竖杆之间的斜拉杆为一组,当同组斜拉杆包括一个第一斜拉杆(5)和一个第二斜拉杆(6)时,第一斜拉杆(5)和第二斜拉杆(6)交叉设置且端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交叉部位分别前、后弯曲设置,第一斜拉杆(5)和第二斜拉杆(6)的交叉部开设贯穿两者的通孔,通孔内设置同时与两者转动连接的第二销轴(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牵引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杆组底部的滑槽(2),竖杆底部连接有滚轮轴(7),滚轮轴(7)与滚轮(8)转动连接,滚轮(8)与滑槽(2)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动力结构还包括固定在车厢底板(1)端部支撑板(9),通轴(10)穿过支撑板(9)并与其转动连接,通轴(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6),支撑板(9)上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17),动力输入轴(17)通过其上的把手锁孔与把手(18)固定连接, 动力输入轴(17)与第二主动轮(15)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15)与第二传动轮(16)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支撑板(9)包括两个间隔距离设置的长板,动力输入轴(17)穿过其中一个长板,另一个长板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1),电机(11)与电机输出轴(12)固定连接,电机输出轴(12)与第一主动轮(13)固定连接,动力输入轴(17)对应第一主动轮(13)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4),第一主动轮(13)与第一传动轮(14)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其特征在于:每节箱体栏板(26)分为上下两截,下截箱体栏板内侧设置有两个转轴(30),两个转轴(30)上下间隔距离设置,位于上部的转轴(30)顶部超出下截箱体栏板设置与上截箱体栏板转动连接,下截箱体栏板通过位于下部的转轴(30)与车厢底板(1)转动连接,下截箱体栏板的高度大于滑槽(2)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可伸缩篷布,包括设置于车厢底板侧面且能够移动的支撑杆组,架设在支撑杆组上的篷布,以及设置在支撑杆组端部的牵引驱动结构;支撑杆组包括竖杆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竖杆之间并能随其移动的斜拉杆,斜拉杆的顶部与竖杆之间设置有配合其移动的滑动结构,斜拉杆底部与竖杆活动连接;牵引驱动结构包括在车厢底板一侧沿竖杆排布方向设置且能带动竖杆随其运动的牵引绳,以及使牵引绳运动的动力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竖杆以及倾斜杆作为基部支撑,配合牵引绳拉动侧面竖杆实现篷布伸缩功能,使得篷布稳定性更好,而且不容易出现故障,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东风鑫达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