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7977发布日期:2023-09-21 04:1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吸能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的保护不再局限于保护车内的乘客,而是扩大到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行人,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常都是车身直接与行人小腿部发生接触,从而对行人小腿部直接造成伤害。

2、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防撞横梁一般直接连接在汽车的最前端,其在于行人的小腿发生碰撞的时候,防撞横梁无法有效地发生变形吸能,从而导致安全性不足。

3、因此,需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进行碰撞吸能,提高安全性的吸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能系统,其能够有效地进行碰撞吸能,从而提高车辆安全性。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能系统,包括吸能板、连接支架和用于溃缩变形的溃缩支架,所述溃缩支架连接在所述吸能板和所述连接支架之间;

3、所述吸能板上设有多个吸能区,多个所述吸能区设置在所述吸能板与所述溃缩支架的连接位置,所述吸能区中设有多个吸能孔。

4、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溃缩支架包括第一变形件和第二变形件;

5、所述第一变形件沿x向布置,所述第一变形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吸能板;

6、所述第二变形件沿z向布置,所述第二变形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吸能板;

7、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变形件连接并用于与所述防撞前梁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形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变形件沿y向弯折变形的第一变形引导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吸能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

9、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形件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沿z向凸起。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变形件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变形件沿x向弯折变形的第二变形引导部,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吸能板。

11、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的y向宽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y向宽度,且所述第四连接板朝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方向的y向宽度逐渐减小。

12、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变形件,所述第三变形件沿x向布置,所述第三变形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吸能板;

13、所述第三变形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平行,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且所述第二板体倾斜于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设置,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吸能板,所述第三板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

14、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机盖锁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变形件、所述第三变形件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变形件和所述第三变形件之间形成吸能缓冲空间。

15、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五连接板;

16、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三板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机盖锁的安装部,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变形件。

17、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形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变形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倾斜于所述第二变形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变形件之间形成变形空间。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申请所公开的吸能系统,其吸能板上设置有多个吸能区,且吸能区中设有多个吸能孔,通过吸能孔能够很好地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同时通过设置溃缩支架,当防撞前梁发生碰撞时,溃缩支架能够发生溃缩变形,从而能够吸收碰撞能量,因此,本申请能够有效地进行碰撞吸能,从而提高车辆安全性,降低碰撞时对行人的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板(1)、连接支架(2)和用于溃缩变形的溃缩支架(3),所述溃缩支架(3)连接在所述吸能板(1)和所述连接支架(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所述溃缩支架(3)包括第一变形件(31)和第二变形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件(31)包括第一连接板(311)和第二连接板(312),所述第一连接板(3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12)连接并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变形件(31)沿y向弯折变形的第一变形引导部(313),所述第一连接板(311)与所述吸能板(1),所述第二连接板(3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件(3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凸筋(314),所述第一凸筋(314)沿z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件(32)包括第三连接板(321)和第四连接板(322),所述第三连接板(321)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22)连接并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变形件(32)沿x向弯折变形的第二变形引导部(323),所述第三连接板(3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四连接板(322)连接所述吸能板(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321)的y向宽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板(322)的y向宽度,且所述第四连接板(322)朝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321)方向的y向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变形件(33),所述第三变形件(33)沿x向布置,所述第三变形件(3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吸能板(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机盖锁的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所述第二变形件(32)、所述第三变形件(33)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安装支架(4)、所述第二变形件(32)和所述第三变形件(33)之间形成吸能缓冲空间(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第一安装板(41)、第二安装板(42)、第三安装板(43)和第五连接板(4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形件(32),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变形件(3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22)倾斜于所述第二变形件(32)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所述第二变形件(32)之间形成变形空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能系统,包括吸能板、连接支架和用于溃缩变形的溃缩支架,所述溃缩支架连接在所述吸能板和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所述吸能板上设有多个吸能区,多个所述吸能区设置在所述吸能板与所述溃缩支架的连接位置,所述吸能区中设有多个吸能孔。本申请其能够有效地进行碰撞吸能,从而提高车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玉,吴长鹏,周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