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8195发布日期:2023-09-02 14:1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卡车司机越来越年轻化,人们对卡车的精致性要求越来越高,软内饰作为车身内部品质的重要部分,其自身结构及各分块的搭接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卡车车身较大,内饰衬层采用分体结构,通常包括上顶内衬和下围内衬,下围内衬包括后下侧围内衬、左下侧围内衬和右下侧围内衬,下侧围内衬和左下侧围内衬、右下侧围内衬分别与上顶内衬连接后,左下侧围内衬和右下侧围内衬的靠近后围的一边仅靠搭接在后围内衬的边缘处,但是,由于后围内衬与左下侧围内衬、右下侧围内衬不是固定连接,其搭接边界的间隙不好控制,而且当后围内衬、左下侧围内衬、右下侧围内衬任意其一受力时,会导致搭接处缝隙外露,若利用自身结构进行限位,由于内饰衬层自身刚度不足及加工精度较差,无法保证间隙的均匀控制,这不仅影响可视区的美观性,还会增加内衬加工成型的难度及板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内饰衬层间隙控制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内衬、对称连接于后围内衬前方左右两侧的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所述后围内衬上设置有驾驶室骨架后围安装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l型折边和z型折边,所述z型折边尾边沿平行于xz平面分布,并且z型折边上设置有驾驶室侧围骨架安装孔,所述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后端设置有第二l型折边,第一l型折边与第二l型折边通过卡扣弹片固定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外侧设置有用于和驾驶室侧围骨架相连的c型卡扣。

4、进一步地,所述z型折边与第一l型折边沿后围内衬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型折边和第二l型折边之间搭接缝位于xz平面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1、后围内衬与驾驶室骨架通过z型折边以及本体上设置的两组安装点相连,以限定后围内衬在xyz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保证后围内衬与左右侧围内衬之间搭接缝的大小和一致性;

8、2、后围内衬与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之间通过l型折边连接,并通过卡扣弹片固定,以消除连接处之间缝隙,而且搭接缝位于非正视区,视觉效果上弱化了缝隙不均对人眼的冲击,提升了驾驶员的感官感受;

9、3、整体结构连接稳定性好、装配简单、可视面美观。



技术特征:

1.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内衬、对称连接于后围内衬前方左右两侧的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所述后围内衬上设置有驾驶室骨架后围安装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l型折边和z型折边,所述z型折边尾边沿平行于xz平面分布,并且z型折边上设置有驾驶室侧围骨架安装孔,所述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后端设置有第二l型折边,第一l型折边与第二l型折边通过卡扣弹片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外侧设置有用于和驾驶室侧围骨架相连的c型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折边与第一l型折边沿后围内衬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折边和第二l型折边之间搭接缝位于xz平面。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内饰衬层间隙控制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车内饰衬层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内衬、对称连接于后围内衬前方左右两侧的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所述后围内衬上设置有驾驶室骨架后围安装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L型折边和Z型折边,所述Z型折边尾边沿平行于XZ平面分布,并且Z型折边上设置有驾驶室侧围骨架安装孔,所述左侧围内衬和右侧围内衬后端设置有第二L型折边,第一L型折边与第二L型折边通过卡扣弹片固定连接,部件之间搭接缝易于控制且整体结构安装方便,提高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梦,杨启辉,魏敬珂,李宗玲,尚吉星,杨春风,秦敬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