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7673发布日期:2023-11-23 01:2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胎相关,尤其涉及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


背景技术:

1、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还需要降低胎噪;现有轮胎在使用时,由于大多数轮胎采用的是非对称胎面花纹,轮胎与地面接触时会产生过大的噪音,并且在胎圈受压产生形变时,胎圈内部缺少对其支撑的结构,进而导致受压形变的胎圈可能无法顺利的复位。

2、为此,我们提出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包括轮毂和胎圈,所述胎圈套设于轮毂外侧,所述轮毂内侧连接有一组轮辐,所述轮辐内侧连接有刹车片,所述刹车片与轮毂之间同轴设计,所述轮毂与胎圈连接处设置有一组支撑板,两侧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弹性叶板。

4、优选的,所述轮毂侧壁上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两侧贯通的连接孔。

5、优选的,所述胎圈外壁上设有多组形状规则的花纹,花纹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

6、优选的,所述轮辐的数量为五组,五组所述轮辐均与轮毂的中心成七十二度夹角,对轮毂的结构进行支撑使其保持稳定性。

7、优选的,所述刹车片整体呈两侧叠合式设计,所述刹车片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两侧贯通的散热孔,便于刹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挥散,保证刹车片的整体使用寿命。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呈三角式设计,且内壁为镂空式设计,所述支撑板上端与胎圈内壁之间相抵接触。

9、优选的,所述弹性叶板整体为可折叠收纳式,利用弹性的作用向外侧扩展,以此对胎圈内壁进行支撑,使得形变后的胎圈可以顺利的复位,所述支撑板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槽口,所述弹性叶板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槽口中,槽口内壁表面覆盖有密封圈结构,保证弹性叶板安装时的稳定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均匀分布的花纹,同时花纹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与地面接触时更为柔和,降低了撞击噪音,且轮胎的胎面花块之间衔接紧密,降低了花块的刚性变形与花块间的蠕动;且支撑板和弹性叶板进行配合,在胎圈整体产生形变时,在胎圈内侧形成较为稳定全面的支撑结构,使得形变后的胎圈可以顺利的进行复位,进而保证胎圈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包括轮毂(1)和胎圈(2),所述胎圈(2)套设于轮毂(1)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内侧连接有一组轮辐(3),所述轮辐(3)内侧连接有刹车片(4),所述刹车片(4)与轮毂(1)之间同轴设计,所述轮毂(1)与胎圈(2)连接处设置有一组支撑板(5),两侧所述支撑板(5)之间设置有一组弹性叶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侧壁上连接有连接轴(101),所述连接轴(101)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两侧贯通的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2)外壁上设有多组形状规则的花纹(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3)的数量为五组,五组所述轮辐(3)均与轮毂(1)的中心成七十二度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4)整体呈两侧叠合式设计,所述刹车片(4)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两侧贯通的散热孔(4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呈三角式设计,且内壁为镂空式设计,所述支撑板(5)上端与胎圈(2)内壁之间相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叶板(6)整体为可折叠收纳式,所述支撑板(5)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槽口(601),所述弹性叶板(6)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槽口(601)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胎圈可均匀复位的轮胎,包括轮毂和胎圈,胎圈套设于轮毂外侧,胎外壁上设有多组形状规则的花纹,轮毂内侧连接有一组轮辐,轮辐内侧连接有刹车片,刹车片整体呈两侧叠合式设计,刹车片与轮毂之间同轴设计,轮毂与胎圈连接处设置有一组支撑板,支撑板呈三角式设计,且内壁为镂空式设计,两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弹性叶板,本技术花纹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与地面接触时更为柔和,降低了撞击噪音,在胎圈整体产生形变时,在胎圈内侧形成较为稳定全面的支撑结构,使得形变后的胎圈可以顺利的进行复位,进而保证胎圈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郭延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顺福昌橡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