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移动式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9676发布日期:2023-11-06 23:1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子母移动式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子母移动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的户外充电桩受到电源线的长度限制,必须设置在停车场的车位处,因此数量受到可停车面积影响较大,导致充电拥挤,同时,由于长度限制,使用者必须先将车辆停到合适位置才可进行充电,而随着新能源电车数量的增加,其充电需求与充电桩无法便携充电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而现有的充电桩都不能满足高效便携的充电要求。

2、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全新的子母移动式充电桩,解决这技术缺陷,弥补市场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子母移动式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充电桩不能满足高效便携的充电要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基站和电池组,所述充电基站内部上方设置有电池组,所述充电基站内部底端设置有多孔网板,所述多孔网板顶端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内放置有移动充电组,所述多孔网板内开设有两组轨道,所述移动座底端四角均固定装配有脚轮,所述脚轮嵌在轨道内移动,所述充电基站外部右侧设置有辅助坡道,所述移动充电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拉手。

3、优选的,所述移动充电组包括接触式供电口,所述接触式供电口位于移动充电组顶端,所述移动充电组右侧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处插接有分体式充电器,所述分体式充电器前端固定套接有限位板,所述分体式充电器尾端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外部安装有握柄,所述充电口上方设置有卡杆。

4、优选的,限位板顶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杆与卡槽尺寸相匹配。

5、优选的,所述卡杆可上下翻转,所述卡杆为“t”字形。

6、优选的,所述充电基站内壁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端均固定装配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向下固定连接至多孔网板四角。

7、优选的,所述充电基站顶端固定装配有挡雨顶棚,所述充电基站后端安装有可打开的维修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子母移动式充电桩不仅实现了便于使用者的便携使用,无需考虑停车位置,使用更方便,实现了避免了充电口与分体式充电器的连接松脱,避免连接口直接暴露在外部造成日晒雨淋,而且实现了较好的防水效果;

9、(1)通过设置有拉手、移动座、脚轮、辅助坡道、多孔网板、轨道,该充电桩主要由充电基站和移动充电组组成,充电基站和移动充电组为分体式连接,使用者拉住拉手将移动座整个从充电基站中移出,将电源插头插入连接口处,即可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将移动充电组推回充电基站,使移动充电组底端的脚轮在辅助坡道的辅助下移动到多孔网板上的轨道内即可推入复位,复位后移动充电组自动升起,顶部的接触式供电口与电池组相接进行充电,该子母分体式设计更便于使用者的便携使用,无需考虑停车位置,使用更方便;

10、(2)通过设置有连接口、分体式充电器、限位板、充电口、卡杆、卡槽,充电时只需将充电线与连接口连接即可,由于在分体式充电器处套接有限位板,分体式充电器不会轻易从充电口处脱落,若需要将其分开,只需要将卡杆向上推动使其翻转九十度,从卡槽中解除限位,即可将分体式充电器拔下,该设计有效避免了充电口与分体式充电器的连接松脱,具有更好锁定效果,将连接口置于握柄底端,可避免连接口直接暴露在外部造成日晒雨淋,防止充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坏,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11、(3)通过设置有气缸、活塞杆、多孔网板,移动充电组推回充电基站内复位后,气缸启动,活塞杆将多孔网板向上拉动,抬升移动充电组位置,使移动充电组顶部的接触式供电口连接至电池组处进行充电,在日常情况下,多孔网板为悬空设计,只有使用者充值或启动充电基站后才会降下,此设计可防止在雨水天气因充电基站内部底端积水造成对移动充电组的损坏,也可使移动充电组始终保持满电,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特征:

1.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基站(1)和电池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基站(1)内部上方设置有电池组(2),所述充电基站(1)内部底端设置有多孔网板(9),所述多孔网板(9)顶端设置有移动座(10),所述移动座(10)内放置有移动充电组(4),所述多孔网板(9)内开设有两组轨道(21),所述移动座(10)底端四角均固定装配有脚轮(11),所述脚轮(11)嵌在轨道(21)内移动,所述充电基站(1)外部右侧设置有辅助坡道(8),所述移动充电组(4)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拉手(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组(4)包括接触式供电口(19),所述接触式供电口(19)位于移动充电组(4)顶端,所述移动充电组(4)右侧设置有充电口(12),所述充电口(12)处插接有分体式充电器(14),所述分体式充电器(14)前端固定套接有限位板(13),所述分体式充电器(14)尾端设置有连接口(15),所述连接口(15)外部安装有握柄(16),所述充电口(12)上方设置有卡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3)顶端开设有卡槽(17),所述卡杆(18)与卡槽(17)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8)可上下翻转,所述卡杆(18)为“t”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基站(1)内壁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底端均固定装配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向下固定连接至多孔网板(9)四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基站(1)顶端固定装配有挡雨顶棚(3),所述充电基站(1)后端安装有可打开的维修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子母移动式充电桩,包括充电基站和电池组,所述充电基站内部上方设置有电池组,所述充电基站内部底端设置有多孔网板,所述多孔网板顶端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内放置有移动充电组,所述多孔网板内开设有两组轨道,所述移动座底端四角均固定装配有脚轮,所述脚轮嵌在轨道内移动。该子母移动式充电桩通过设置有拉手、移动座、脚轮、辅助坡道、多孔网板、轨道,该充电桩主要由充电基站和移动充电组组成,充电基站和移动充电组为分体式连接,使用者拉住拉手将移动座整个从充电基站中移出,充电完毕后将移动充电组推回充电基站即可复位,更便于便携使用,无需考虑停车位置,解决了便携性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海豚湾新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