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9900发布日期:2023-11-22 16:4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混动汽车主要以两驱混动为主,即发动机和电机均布置在前桥处,共同与前桥内的前差速器进行传动。虽然两驱混动汽车动力性较强,但是仍不能够较好地适应一些较差的路况,而且两驱混动汽车的操控稳定性较差,极大程度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该车辆的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四驱混动模式,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驾驶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设置有输入齿轮;第二电机;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挡位从动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挡位主动齿轮啮合且选择性地与所述输出轴接合,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同步运动,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与所述变速器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以及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4、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发动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动力源,可以使车辆的动力系统根据实际驾驶需求来进行四驱混动模式的切换,也可以提升车辆的驾驶性能。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构造为一体成型的双联齿轮。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变速器为两挡变速器,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为两个且均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为两个且至少一个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与两个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两个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齿轮同步运动。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挡位从动齿轮分别为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齿轮设置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背离所述二挡从动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同步运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之间,以选择性地将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均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均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同步器选择性地将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且另一个空套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变速器还包括:接合器,所述接合器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中的所述另一个一侧,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另一个与所述输入轴接合,所述接合器为同步器和离合器中的一种。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为电动机和电动发电机中的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电机为电动机和电动发电机中的一种。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差速器为前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为后差速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68)构造为一体成型的双联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6)为两挡变速器(6),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为两个且均设置于所述输入轴(61)上,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为两个且至少一个空套在所述输出轴(62)上,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与两个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两个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齿轮(68)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位从动齿轮分别为一挡从动齿轮(64)和二挡从动齿轮(66),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空套在所述输出轴(62)上,所述输出齿轮(68)设置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背离所述二挡从动齿轮(66)的一侧且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6)还包括:同步器(67),所述同步器(67)设置于所述输出轴(62)上且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66)之间,以选择性地将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与所述输出轴(62)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均固定在所述输入轴(61)上,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66)均空套在所述输出轴(62)上,所述同步器(67)选择性地将所述一挡从动齿轮(64)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66)与所述输出轴(62)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输入轴(61)上且另一个空套在所述输入轴(61)上,所述变速器(6)还包括:接合器(69),所述接合器(69)设置于所述输入轴(6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挡位主动齿轮中的所述另一个一侧,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另一个与所述输入轴(61)接合,所述接合器(69)为同步器和离合器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为电动机和电动发电机中的一种;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7)为前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8)为后差速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电机轴设置有输入齿轮;第二电机;变速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接,输入轴上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输出轴上空套有挡位从动齿轮和输出齿轮,挡位从动齿轮选择性地与输出轴接合,挡位从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同步运动;第一差速器,第一差速器与变速器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以及第二差速器,第二差速器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发动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动力源,从而可以使车辆的动力系统根据实际驾驶需求来进行四驱混动模式的切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豪,万硕佳,郑磊,杨梦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