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6780发布日期:2024-02-26 17:0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支座,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车内所需要布置的线束数量不断增多,线束的直径也在不断地变化,尺寸规格不统一,汽车内的管线束多而凌乱,放置杂乱无章,不易整理,管线束在汽车底盘内的走向不顺畅,管线束之间容易产生相互挤压的现象,大大地缩短了管线束的使用寿命。

2、常用的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只能固定单一直径的线束,且安装方式复杂,安装步骤多,装配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包括下支座和上支座,所述下支座上侧设有配合上支座插入的槽体,所述槽体底部左侧转动连接设有连接杆一,所述上支座下侧壁左部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一下部外侧连接设有支撑块一,所述支撑块一上侧且位于连接杆一外侧连接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上端与凹槽顶部连接,所述下支座上侧右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安装设有连接杆二,所述上支座右侧壁下部连接设有u型架,所述u型架滑动套在连接杆二外侧,所述连接杆二上部外侧配合螺纹连接设有螺母。

2、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槽底部且位于连接杆二外部连接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上端连接设有支撑块二,所述支撑块二滑动套在连接杆二外侧。

3、作为改进:所述凹槽底部设有配合连接杆一滑动插入设有插槽。

4、作为改进:所述下支座前后侧壁之间下部左右两部分别设有定位安装孔。

5、作为改进:所述下支座与上支座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连接设有防护垫一和防护垫二。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下支座和上支座一侧通过连接杆一和弹簧一连接,另一侧通过u型架套在连接杆二外侧,通过螺母对u型架进行限位,通过螺母在连接杆二外侧向下移动,带动u型架及上支座向下移动,调节下支座和上支座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直径的线束进行安装固定。

7、通过弹簧一和弹簧二使上支座在下支座上侧的槽体内部滑动,上支座安装时不对线束具有硬性挤压,防止上支座移动时,力度控制不合适对线束造成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包括下支座(1)和上支座(2),所述下支座(1)上侧设有配合上支座(2)插入的槽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3)底部左侧转动连接设有连接杆一(4),所述上支座(2)下侧壁左部设有凹槽(7),所述连接杆一(4)下部外侧连接设有支撑块一(5),所述支撑块一(5)上侧且位于连接杆一(4)外侧连接设有弹簧一(6),所述弹簧一(6)上端与凹槽(7)顶部连接,所述下支座(1)上侧右部设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底部安装设有连接杆二(10),所述上支座(2)右侧壁下部连接设有u型架(15),所述u型架(15)滑动套在连接杆二(10)外侧,所述连接杆二(10)上部外侧配合螺纹连接设有螺母(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9)底部且位于连接杆二(10)外部连接设有弹簧二(14),所述弹簧二(14)上端连接设有支撑块二(11),所述支撑块二(11)滑动套在连接杆二(10)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底部设有配合连接杆一(4)滑动插入设有插槽(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1)前后侧壁之间下部左右两部分别设有定位安装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1)与上支座(2)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连接设有防护垫一(12)和防护垫二(13)。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支座,包括下支座和上支座,下支座上侧设有配合上支座插入的槽体,槽体底部左侧转动连接设有连接杆一,上支座下侧壁左部设有凹槽,连接杆一下部外侧连接设有支撑块一,支撑块一上侧且位于连接杆一外侧连接设有弹簧一,弹簧一上端与凹槽顶部连接,下支座上侧右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安装设有连接杆二,上支座右侧壁下部连接设有U型架,U型架滑动套在连接杆二外侧,连接杆二上部外侧配合螺纹连接设有螺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通过螺母在连接杆二外侧向下移动,带动U型架及上支座向下移动,调节下支座和上支座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直径的线束进行安装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波,吴官明,于佳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帝昂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