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7985发布日期:2024-04-18 20:41阅读:9来源:国知局
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汽车的内后视镜为了实现防眩目的功能,一般采取四种方案。对于基于ec镜片或hdr液晶的防眩目内后视镜结构复杂,成本太高。而基于楔形镜片的手动机械防眩内后视镜,又需要用户自行手动调节,增加驾驶过程的风险。凸轮或齿轮箱机构的机械防眩目内后视镜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导致无法量产,同时凸轮和齿轮箱机构会造成后视镜的重量和体积上升,进而导致后视镜转动过程连接不稳定。另外,后视镜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出现纵向的位移,导致凸轮或齿轮箱机构等驱动机构出现无法准确咬合的问题,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

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防眩后视镜用于车辆,所述防眩后视镜包括壳体、镜片、支臂、连接座和驱动机构,所述镜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臂固定连接所述车辆,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支臂上,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壳体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座还包括弹性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和蜗杆套,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蜗杆套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所述弹性套上,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蜗杆以驱动所述蜗杆在所述蜗杆套中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壳体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弹性套用于吸收转动时产生的竖直方向的位移。

3、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防眩后视镜中,防眩后视镜用于车辆,防眩后视镜包括壳体、镜片、支臂、连接座和驱动机构,镜片设置在壳体上,支臂固定连接车辆,连接座设置在支臂上,连接座与壳体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座还包括弹性套,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和蜗杆套,电机设置在壳体上,蜗杆套设置在连接座的弹性套上,电机连接蜗杆以驱动蜗杆在蜗杆套中转动,进而驱动壳体相对连接座转动,弹性套用于吸收转动时产生的竖直方向的位移。如此,本申请的防眩后视镜中可以通过电机、蜗杆和蜗杆套配合稳定实现壳体带动镜片旋转以防眩光,同时蜗杆和蜗杆套重量较轻,弹性套可以吸收旋转时产生的纵向位移,进而可以保证整个驱动机构连接稳定。

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并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

5、如此,在驱动机构驱动壳体相对连接座转动时,可以绕着第一旋转轴转动,以使得壳体可以带动镜片在正常显示位置和防眩显示位置两个位置之间变换,进而可以实现防眩光的目的。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蜗杆相对所述蜗杆套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绕着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壳体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

7、如此,第一连接部卡接在第一旋转轴上,以保证壳体和连接座可以保持稳定的连接,并可以保证电机、蜗杆和蜗杆套有准确的相对位置,提高连接精度,保证整个防眩后视镜的连接稳定。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二旋转轴,所述壳体还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蜗杆相对所述蜗杆套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绕着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也绕着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

9、如此,第二旋转轴和第二连接部可以配合第一旋转轴和第一连接部,从两个位置对壳体和连接座进行连接,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从两个位置将壳体和连接座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电机、蜗杆和蜗杆套的相对位置,提高连接精度。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容置槽,所述镜片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

11、如此,镜片可以设置在容置槽中,使得壳体可以对镜片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镜片被撞击或磕碰。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容置腔,所述连接座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13、如此,壳体可以保护连接座和驱动机构,避免连接座和驱动机构受到外界的冲击和振动影响,保证驱动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臂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球形万向头,所述球形万向头伸入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

15、如此,球形万向头可以对连接座和壳体进行支撑,同时连接座可以绕着球形万向头旋转活动,以使得用户可以手动调节防眩后视镜的角度和位置。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连接座向着远离所述支臂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设置。

17、如此,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可以对连接座的强度进行加强,以加强整个连接座的强度,使得连接座可以对部分的驱动机构进行支撑,在电机驱动蜗杆相对于蜗杆套旋转时可以保证蜗杆和蜗杆套连接稳定。

18、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后视镜防眩系统包括后视镜控制单元、光传感器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所述后视镜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环境光并将光信号传输回所述后视镜控制单元,在所述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车辆的环境光低于阈值时,所述后视镜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镜片调整至防眩显示位置。

19、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视镜防眩系统。

2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中,防眩后视镜用于车辆,防眩后视镜包括壳体、镜片、支臂、连接座和驱动机构,镜片设置在壳体上,支臂固定连接车辆,连接座设置在支臂上,连接座与壳体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座还包括弹性套,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和蜗杆套,电机设置在壳体上,蜗杆套设置在连接座的弹性套上,电机连接蜗杆以驱动蜗杆在蜗杆套中转动,进而驱动壳体相对连接座转动,弹性套用于吸收转动时产生的竖直方向的位移。如此,本申请的防眩后视镜中可以通过电机、蜗杆和蜗杆套配合稳定实现壳体带动镜片旋转以防眩光,同时蜗杆和蜗杆套重量较轻,弹性套可以吸收旋转时产生的纵向位移,进而可以保证整个驱动机构连接稳定。

21、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眩后视镜,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后视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并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蜗杆相对所述蜗杆套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绕着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以使得所述壳体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二旋转轴,所述壳体还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蜗杆相对所述蜗杆套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绕着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也绕着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容置槽,所述镜片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容置腔,所述连接座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球形万向头,所述球形万向头伸入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连接座向着远离所述支臂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设置。

9.一种后视镜防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视镜防眩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眩后视镜、后视镜防眩系统和车辆。防眩后视镜用于车辆,防眩后视镜包括壳体、镜片、支臂、连接座和驱动机构,镜片设置在壳体上,支臂固定连接车辆,连接座设置在支臂上,连接座与壳体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座还包括弹性套,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和蜗杆套,电机设置在壳体上,蜗杆套设置在连接座的弹性套上,电机连接蜗杆以驱动蜗杆在蜗杆套中转动,进而驱动壳体相对连接座转动,弹性套用于吸收转动时产生的竖直方向的位移。如此,通过电机、蜗杆和蜗杆套配合稳定实现壳体带动镜片旋转以防眩光,同时蜗杆和蜗杆套重量较轻,弹性套可以吸收旋转时产生的纵向位移,进而可以保证整个驱动机构连接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颜博,张志超,李国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