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悬架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1482发布日期:2024-02-20 20:3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背景技术:

1、汽车悬架连杆通常设置在汽车轮胎的转向节和汽车副车架之间,其主要用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承受由轮胎通过转向节传递来的沿杆件轴向的轴向力以及围绕杆件周向的扭转力。

2、汽车悬架连杆要求具备较好的抗扭转性能,但目前,汽车悬架连杆例如中国专利cn206568828u公开的悬架连杆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偏低,无法达到较优的抗扭转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悬架连杆,所述悬架连杆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高,抗扭转性能好。

2、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包括:一第一端部分,用于与副车架连接;一第二端部分,用于与转向节连接;以及一连杆主体,所述连杆主体包括一主体部、一第一翻边和一第二翻边,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

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ω”字型横截面的顶部形成有朝上突出且呈圆弧状的弧形段。

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呈半圆形。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7mm。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mm。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一端和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段。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圆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圆弧。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渡圆弧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的半径均为3-4mm。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分设有衬套压装孔,用于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设有转向节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



技术特征:

1.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ω”字型横截面的顶部形成有朝上突出且呈圆弧状的弧形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7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一端和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圆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圆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圆弧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的半径均为3-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分设有衬套压装孔,用于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设有转向节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架连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汽车及其悬架连杆,包括一第一端部分、一第二端部分和一连杆主体。第一端部分用于与副车架连接,第二端部分用于与转向节连接。所述连杆主体包括一主体部、一第一翻边和一第二翻边,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本技术的悬架连杆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高,抗扭转性能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优华劳斯汽车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