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4631发布日期:2024-01-26 23:0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室外用的充电桩上的充电枪的线缆过长,没有很好的收纳结构,从而导致线缆拖地,无处放置,为此我们提出了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充电枪的线缆过长,没有很好的收纳结构,从而导致线缆拖地,无处放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遮雨棚;

3、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左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

4、所述连接座的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旋转架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绕线柱上缠腰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有充电枪,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

5、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连接座均为圆盘形,所述连接座所述的外径大于绕线柱的内径。

6、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块,所述导块为环形金属材质构成。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和插杆,所述连接座的表面环形阵列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充电枪靠近线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插设在限位槽内。

8、优选的,所述绕线柱上卷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从通孔靠近连接座的一侧穿出,且该端头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插设在充电桩本体左侧的方槽内,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相连接,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在充电桩本体左侧的上端。

9、优选的,所述摇把与旋转架的连接点与连接座的圆心相对,所述旋转架为l形,所述旋转架的上端与连接座的间距大于线缆的直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握住摇把带动旋转架在连接座的表面转动,使线缆通过导块在绕线柱上进行缠绕,从而可使连接充电枪的线缆不会因为过长而拖地和无处放置,并且通过将充电枪插入方形槽内时,通过锁定机构可将连接座锁定,从而保证连接座不会随意转动,使缠绕好的线缆松散。



技术特征:

1.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所述显示屏(2)的下侧设置有遮雨棚(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和连接座(6)均为圆盘形,所述连接座(6)所述的外径大于绕线柱(5)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内设置有导块(11),所述导块(11)为环形金属材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7)和插杆(14),所述连接座(6)的表面环形阵列开设有限位槽(7),所述充电枪(13)靠近线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14),所述插杆(14)插设在限位槽(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5)上卷绕有线缆(12),所述线缆(12)的一端从通孔(10)靠近连接座(6)的一侧穿出,且该端头设置有充电枪(13),所述充电枪(13)插设在充电桩本体(1)左侧的方槽内,所述线缆(12)的另一端与连接头(15)相连接,所述连接头(15)固定连接在充电桩本体(1)左侧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把(9)与旋转架(8)的连接点与连接座(6)的圆心相对,所述旋转架(8)为l形,所述旋转架(8)的上端与连接座(6)的间距大于线缆(12)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物联交互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遮雨棚,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左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连接座的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旋转架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绕线柱上缠腰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有充电枪,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本技术通过握住摇把带动旋转架在连接座表面转动,使线缆通过导块在绕线柱上进行缠绕,从而使连接充电枪的线缆不会因为过长而拖地和无处放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亮,李记辉,贾兴娟,胡德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兰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